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强化康复服务项目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较快扩大,传统的康复项目扎实推进,新的康复领域不断拓展,这几年像孤独症儿童康复、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防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等都成为我们富有特色而且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康复服务。但是与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仍有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残疾人自认为断胳膊少腿、或看不见听不到,再怎么锻炼也无济于事,盼望的是发现金,送器材,而自觉去锻炼的意识并不强。二是个别社区康复站建成后疏于管理,有的在偏僻、黑暗的地方摆了几件康复器材,铁将军把门,形同虚设,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有的受场地限制,与卫生服务站、老人星光之家建在一起,但各条线均有具体要求,临某项检查考核时,康复站要让位,临时腾空,从有变无。三是投入大量资金建起来的康复站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满意度不高。
为此建议:
一、完善协调机制。成立以卫生部门、残联部门及基层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坚持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紧紧依托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总体规划,有效地对残疾人开展身体功能、心理疏导、社会适应等方面康复工作,加大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推进力度。
二、制定基本内容。推行社区“五个一”、家庭“五个一”康复运动。社区“五个一”: 构建一张三维的康复工作网络(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康复服务网络);开辟一个适宜的康复训练场所(有牌子、有器材、有器材使用说明、有制度);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康复员队伍;建立一套完整的康复档案及工作台帐;每半年举办一期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讲座。家庭“五个一”: 为每一个残疾人建立一份个人康复档案;为每一个有需求的残疾人制订一套康复计划;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配发、借用简易康复训练器材;为每一个残疾人发放一张社区康复协调员或康复医生联系卡;社区康复协调员对有需求的残疾人每月上门家访一次。
三、完善基本制度。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的建设制度。社区康复站在建设中应配有常规康复器材和康复知识读物,康复器材旁张贴器材使用的文字说明或图片,有适合残疾人进出的无障碍通道,实行对外挂牌,有专业医生作康复指导,定期开放。使之名副其实,真正发挥作用,不图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二是康复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卫生部门和残联部门应组织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