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缓解杭州交通“两难”的几点建议
一是目前公共交通尚未完全到位,公交站点设置尚不合理,作为辅助性的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的设点也未完全覆盖。
二是市区面积扩大后,杭州住房价格尚未回复到理性。由于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大都较远,尽管面对高油价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许多上班族仍然只能以私家车“自我解决”交通问题。
三是目前地铁尚未开通,上下班的公共交通出行时间成本相当高。因此,不少人不得不选择了自驾。应该说在目前情况下,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公共交通的巨大压力。这与一些发达国家公共交通设施、组织道路通行等都已经完全到位,因而可以利用政策和经济杠杆来限制私家车使用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四是据了解,当下的杭州老城区缺少道路300余公里,这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的负面效应。因此,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部分车辆采取错峰通行并不一定是最恰当最合理的办法。而且,采取这一措施必定需要大量警力来对车辆行驶加以管理、纠正和查处违章,目前又尚无能力做到这一点,这将导致 “新政” 实施不到位,措施无法彻底落实、完全落实。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采用临时车牌。可考虑对外地牌照车辆在高峰时间限行,但对能证实已在杭工作的外地牌照车辆使用者,应提供服务,给予方便,使之有可能换领本地的临时车牌。
二、限制“一人一车”的持公务牌照车辆在上下班高峰时段的使用,并对此进行持续性的监督,彻底根治低效率的占道用车状况。
三、对社会停车费,应定期公布收取情况,保证该费用合理使用于停车设施的专项建设。应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专款专用。
四、交通道路管理部门应大力提高管理水平,精心、合理编制、组织好各项交通通行方案。应继续采取增设公交车专用道、确保各种机、非机车辆行的安全、方便和合理的速度,弥补城市快速路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