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六五”普法应与思想道德教育同步进行

字体:
发布时间:2011-11-08 08:10:31
来源:admin
自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六五”普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等纲领性文件下发以来,“六五”普法教育工作已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与以往普法教育一样,各级党委、政府有组建普法领导班子和普法宣讲团的;有聘请普法专家的;有制订一系列诸如强化普法职能定位、强化普法工作手段、创新普法工作载体等普法措施的。不可否认,通过30年的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识包括自我维权意识普遍得到提高。然与此同时,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却并未有多大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

从最近发生在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可见一斑。此事件不仅国内各界反响强烈,也引起海外舆论一片谴责声音。如法国《费加罗报》以《小女孩的惨死拷问着一个国家的冷漠》为题作了长篇报道,认为此事体现了中国人的集体冷漠。英国《路透社》说中国经济繁荣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让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成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现实主义已替代了道德观念。英国《独立报》评价,中国人是否已失去了道德的指南针?甚至一日本教授竟然以“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富翁,但是豪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抨击我国国民素质。固然,海外舆论仅以此例说事,未免存在偏颇,但类似“冷漠”事件远不止此事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见死不救”这种超越道德底线的现象层出不穷?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现代社会过于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对人民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教育;二是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造成一些人的“冷漠”心理越来越强烈;三是受“做好事反遭牵连”的负面新闻影响(如南京彭宇案);四是普法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割裂开来。当然原因还远不止这些。笔者认为,前三种原因客观上说恐一时难以改变,因为其中既有体制问题;也有经济增长过热的问题;以及法律过于原则与法官的认知能力不相适应,造成判案逻辑思维过于简单化的问题等等,但无论如何,第四种原因完全是不应该的。因为,国家在十年前就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施纲要》。《纲要》第一条就开综明义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否则,将会影响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长此以往,国家的长治久安无法实现。近日,中共中央在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两个推动”:一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虽然,全会重点是围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问题作出专门的战略部署,但全会提出推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号召,同样适用于已经启动中的“六五”普法教育。为此建议:“六五”普法教育应与思想道德建设同步进行。具体措施是:

一、司法部应制订出在普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普法教育的必学教材和规范性或指导性文件。

二、在司法部规定的“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重中之重的”普法理念基础上,也应将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普法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利用普法教育活动平台,大张旗鼓宣传遵纪守法、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在形式上和方法上要改变以往仅仅满足于将法律常识和案例分析给予“填鸭”式的教育。

四、应将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对普法教育工作做的好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必要时,可实行一票否决制。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