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完善年终考核制度
一是存在“跑关系”现象,考核有失偏颇。现考核一般直接和奖金挂钩,使得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强。为了应付考核,部分部门领导一到年终就对相关部门领导请吃请喝,甚至送礼,轻则特产,重则礼券,还美曰其名“联络感情”,实则大家心知肚明。这不仅直接影响考核公正,也引发廉政问题,加大了本就不宽裕的基层财政负担。
二是考核对台帐过于依赖。几乎所有考核都有一条要求“检查台帐”,迎检单位为了证明某项工作的成就,甚至有几十本工作台帐送至考核场地。某些考核人员也以台帐的多少、精美程度来评定某项工作的优劣。考核组对台帐的依赖程度和迎检单位对台帐的重视程度以及台帐所能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已偏离初衷。
三是对同一内容多头考核,造成资源浪费。比如说,组织、纪检、综治、党建等要求综合考核的工作,有些部门单独进行考核。台帐内容无外乎组织机构、制度保障、工作实绩等内容。一般基层政府、部门班子成员对各项工作都有明确分工,对一些常规性工作一般在年初也都以文件形式予以部署。有的基层单位为了应付各条线考核,就这么同一个班子成员分工的文件可能复印几十份用在几十个不同的台帐里面,用以证明“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诸如此类的多头考核费力费钱,极大浪费资源,甚至在群众心目中形成“考核就是做台帐”的片面印象。
四是考核重汇报轻核查,刮起浮夸风。有的考核组在考核时,只听被考单位负责人的口头汇报,不深入核查,看台帐有图有文字有数据,就主管判断某项工作优劣程度。殊不知,汇报很可能是“嘴上开火车”,台帐也很有可能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有的考核组一年到头没有下过基层,要下也只是年关蜻蜓点水式的“走马观花”,或者直接在饭店酒桌上考核,饭毕满载而归,影响极坏。
综上所述,要使工作考出真实水平,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和变味,亟需完善考核制度:
一是成立联合考核组进行综合考评。由上级考评办组织各部门组成联合考评组,对下级单位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必要时参考效能建设督查做法,邀请群众监督员参与,既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又避免迎检单位重复多头汇报。
二是考核不仅考结果,也要考过程。对有些“一票否决”考核内容应以为结果为重,避免陷入“有罪假定”、“无罪举证”。其它工作考评部门既要注重年终考评,也要注重平时考评,借检查发现工作隐患、切中问题要害,并及时把结果回馈给受检单位。通过强化平时的督查,加强对下属部门平时工作的指导,促使迎检单位正常开展工作,不至于年终临阵磨枪。平时下基层应轻车简从,尽量做到不“扰民”,减轻基层接待任务。
三是要考量更要核实。考评不能唯纸质台帐,建议借助互联网,加强无纸化办公,建立电子台帐。考核汇报时,直接以PPT形式的电子台帐进行。同时,下基层对各项工作内容采取听、查、评、谈等形式,进行实地核查,进行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