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几点建议
据悉,此次医改将借鉴去年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改思路,即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收支两条线。但笔者以为,县级医院不能照搬基层模式,因为县级医院除了满足病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外,还有一些比较高端的需求(对一些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应当予以区别对待,应探索更多元的改革模式。因此,现提出如下建议:
1、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应扩大。原有基本药物目录的307个药物品种,显然无法满足县级医院的医疗需要,同时因各地用药水平习惯的差异,应增加目录品种,且允许县级医院适当配备非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
2、更多元化的补偿方式。药品加成收入和诊疗收入,是大多县级公立医院的最主要经济来源,政府财政投入只占很小的比重。在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现药品零差价,取消沿用5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如此一来巨大的经济窟窿怎么弥补。政府不能总是简单地用“加大财政投入”来兜底。要探索多渠道的补偿办法:一方面要提高医院的挂号诊疗费用(适当提高医疗服务收费);另一方面,可尝试通过医保来进行转移支付。
3、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广大医务人员是改革的主力军,应加强对他们的宣传动员,使他们拥护改革。应确保医务人员的收入不受影响。同时,改革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4、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过去考核医生看业务量,医生奖金看检查费提成和药品收入提成,其中药品占了大头。改革应当以3指标考核医生:门诊病人数、病人满意度、均次处方费用。以此严控大处方和抗生素滥用,让医疗质量和满意度成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生的工资待遇水平。
5、突出中医药特色。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发展中医药,进一步拓展中医药诊疗服务范围。一是适当降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中医药住院起付线,提高中医药诊疗报销比例,二是增补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提高中医药服务收费标准。三是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