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产品走出价格“过山车”周期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种养殖业的生产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是现代农业的供求运作体制却一直没有建立,这是我国农产品生产不断陷入价格“过山车”周期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建议:
1、深入探索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生产的量化引导体系。目前,很多农民下一生产周期种养或不种养什么,都比较盲目,或是看上一个生产周期农产品价格而定,很容易产生“一哄而上”或“ 一哄而散”的情况,对稳定农产品生产和保障农民收入非常不利。为此,国家必须化大力气研究我国农产品的供求预测,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以便及时向农民提供尽可能量化的,未来可能“生产不足”的提示和“生产过剩”的预警,以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当然可首先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重点区域做起,逐步推而广之)。
该工作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量巨大,建议“供求预测”由相关农业职能部门和科研院所负责,生产导向和预警的传递,要充分发挥农业职能部门信息网络的作用,使传递的面尽可能广。
2、要大力鼓励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尽量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根据杭州萧山等地的经验,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发挥集体力量,抵御农业生产风险的很好的组织形式,建议在条件成熟的区域大力推广。而订单农业更可以使种养殖业“有的放矢”地按需生产,可有效避免农业生产陷入价格“过山车”周期。政府和农产品生产的各有关环节应该化大力气,推动订单农业的不断扩展,使订单农业成为保障和稳定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的中流砥柱。
同时,国家要加大对农产品存储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农民自建农产品存储设施的应该给予适当补贴,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抵御风险能力。
3、要打击对农产品的非法囤积炒作。近几年,社会游资对农产品囤积炒作不断,造成价格畸形的暴涨暴跌。这不但对农产品的消费者而且对生产者、加工者也带来了莫大的危害。同时,由于炒作导致的价格不反应真实的农产品的供需实际情况,因此高度扭曲的价格会对农产品生产带来严重的误导,而使农民在错误信息引导下作出错误的生产决策而导致严重损失。只有严厉打击违法囤积炒作,才能够避免类似情况的不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