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杭州建设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的建议
一方面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大部分农民工主要租住在老城区居民闲置简陋旧房或待拆迁棚户区等廉价住房内,这些房屋绝大部分矮小简陋、卫生状况差,而且年久失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缺乏统一的组织、安排,在其它生活、学习、娱乐方面都和当地市民无法享受同城待遇,在个人权益的保障方面更是成为弱势群体,同时也逐步产生一些影响杭州发展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杭州城市建设的加快,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各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制造业、服务业长足发展,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二、三产业就业空间增大,工资待遇与沿海城市的差距缩小,同时杭州在全国都显得偏高的生活成本,使得大批农民工逐渐转移阵地或者索性回流,招工难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杭州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根据全国各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经验及杭州的实际情况,合作建设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的设想基本成熟,因此建议:
首先考虑在杭州某区设立某籍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试点,并与该籍在杭商会合作,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集结商会会员资源,利用地方闲置土地(包括空置的工业厂房)建设社区。
一是建造公寓住所。社区根据入住户的需要将规划为临时床位、常住户、“探亲房”、“夫妻房”等不同类别的住房区。住房可以是用工企业统一包租,也可以是工友自行租赁。公寓内配套建有公厕、浴室、食堂等生活设施,购入电视机、电风扇、餐桌等生活必需品,在不毁损的条件下象征性收取一定费用。
二是组建服务中心。在管理上,社区实行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市民化待遇。可考虑由地方街道办事处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工会等职能部门共同组建设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中心有专人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台帐,对入住人员基本情况、联系电话和务工技能进行登记,工地根据用工需求和个人技能特长实行派工制。社区同时可以聘请律师,免费为他们提供快捷、便利的法律援助、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子女入学咨询服务,积极配合协助司法、法院、劳动仲裁部门,主动参与民工劳资纠纷、工伤事故、侵权案件调处,共同办理追讨工资、伤害纠纷案件等,切实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社区内设有民工食堂,优先聘用外来务工人员为炊事员、清洁工,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用餐服务,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待遇,让他们吃上“实惠餐”。
三是提高文化素养。建立图书阅览室,为入住民工订阅书刊杂志、购置电脑;设立活动室,购置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跳棋等体育器材,并组织比赛;适时进行普法宣传,可组织院校老师、律师、职能部门人员,向他们宣讲法律知识、杭州最新地方法规、风土人情等,丰富他们的文娱生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在试点基本具备推广条件后,考虑在杭州更大范围内设立同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