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人员离职率逐年升高现象应及早关注并出台相应政策
一、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
1、护士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因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目前国内医院护士严重缺编,导致护士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此外,频繁的倒班、加班搅乱了护士的正常生理节律,造成其身体疲乏和心理高度紧张,经常出现精力不足、头昏眼花、腰酸背痛,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这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护理的质量。
2、护士的心理压力大,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护患之间、医护之间和护护之间的冲突。而护患冲突尤为突出,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小社会”,护士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等均不同的患者,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及“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开展,面对各患者护士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从而压抑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这无疑会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另外护理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多,考试检查多,工作环境紧张,业务技术更新快,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可能产生身心耗竭综合征。
3、报酬低,待遇差。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工资及福利待遇相对较低,晋升机会较少,其付出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补偿,同年参加工作的、同学历的医生和护士在奖金等待遇上会相差很多,而且国民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从而导致护士的身心健康。
4、社会地位低。现如今,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仍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而不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同时医护协调上的矛盾和冲突,也使护士身心疲惫。5.缺乏职业成就感。大部分护士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觉得没有成就感,各级领导对护理职业的关注度不够。6.职业性的损伤。医院是一个复杂体系,也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许多有毒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辐射的威胁、拥挤的工作空间以及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等等,都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许多职业性损伤也使护士承受这巨大压力,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也威胁着护理工作者。
二、稳定护理人员队伍的建议
1、提高护士的劳动报酬和待遇。各级主管部门应想方设法提高护士的待遇,根据所付出的劳动时间和强渡来分配奖金,增加各种晋升的机会。
2、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尽量减轻行为负荷,招收护理员,分层次安排护理工作,尽可能做到新老搭配、工作能力强与工作能力弱的搭配,充分理解护士同时所承担的不同角色以及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因此尽可能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
3、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受积极疏导不良的情绪指导护理人员释放压力,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如组织外出郊游、联谊活动等让护士有一种归属感。
4、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上级部门应重视各种医疗产品和技术实施的安全性,加强防护管理和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增强护士自身防范意识和防护技能,从而减少职业损害的发生,并要定期监测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定期体检和监测护士的健康状况,及时分析损害原因并及时处理。
5、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各医疗机构应做好宣传工作,使病人了解其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应尽的义务,并明确和保障护士在工作中的权利,这样才能免除不必要的麻烦,是护士工作起来心情舒畅,减少压力的来源,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6、加强心理承受能力,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效果。各医疗机构应承担其辅导和支持护士进行相关的心理培训,并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疏导,不断提高护士的应对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让护士学会从容面对压力,积极采取放松技巧,更轻松的面对压力。
7、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护士职业晋升和发展的鼓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