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建设“三城三区”须重视城乡结合部文化的统筹发展

字体:
发布时间:2012-03-08 08:34:02
来源:admin
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要部署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城乡文化建设,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目前来看,城乡结合部的文化建设依然是我市文化发展的短板。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着力打造人文法制示范区,这就表明加强城乡结合部文化的统筹发展不仅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从文化的角度看,城乡结合部既有城市的文化元素,又缺乏城市文化的繁华,既以农村文化为基础,又失去农村文化的醇厚,明显存在着市政基础设施差,流动人口多,文化生活贫乏等方面的问题。

分析我市城乡结合部文化建设的现状,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因素。从有利方面看,城乡结合部文化建设尚处于初建阶段,没有多少固有文化束缚,便于整体规划,发展空间较大。从不利方面看,城乡文化与市区相比,还显得明显滞后和薄弱,比如,城乡结合部的文化设施配套不够,文化功能不够齐全,各种文化不够融合,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文化产业不够发达等。这些不利因素固然有历史和客观原因,但对我市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我们要借助杭州市建设“三城三区”的东风,乘势而上,把城乡文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统筹规划,优化服务网络。城乡的文化建设规划,要立足当前,适当超前,着眼未来,建立全覆盖的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和基本性的原则,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投入为保障,以城乡均衡发展为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城乡区域内的文化建设进行准确定位,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通过以城补乡、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整合多方资源,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着力改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创新服务机制,营造文化氛围。要面向基层,着力提升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公共文化服务。要不断创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基层文化品牌,创新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形式,推动公益性文化场馆从硬件建设转向提升软件质量,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要创新文艺精品创作机制,吸纳区域内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中的文化养分,坚持“民众共办共享”理念,激发群众的公共文化创造活力,积极支持群众自主成立民间文化艺术团体、鼓励群众开展自发的公共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各种形式的文艺创造活动,营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氛围。

三、发掘文化资源,提供文化动力。城乡文化应当是多元文化的承载体,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吸纳与培育并举,致力于各种文化的融合,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征、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新文化,来聚合各种力量,增强城乡文化一体化在我市在创建文化名城、文化强市中的凝聚力、推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区域内的本土文化、外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多元文化,加以归纳提炼,兼容并蓄,吸其精华,作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营养,升华为既有传统内涵又有现代精神的新文化,来凝聚人心,增强吸引力。同时,要加大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力度,有组织地实施学校、企业等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对本区域内的群众开放共享。加大对城乡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城乡文化产业政策,优化文化产业环境,为城乡文化事业发展增添后劲,为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提供动力。

四、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城乡文化统筹发展领导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确保城乡文化建设在议程上有位置,内容上有安排,资金上有支持,考核上有指标,措施上有保证。要加强对城乡文化人才的发掘和培养,重视培养本土民间艺术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业务指导、进修提高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管理干部和群众文化骨干,优化文化队伍结构。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鼓励和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大力表彰奖励对基层文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文化工作者,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城乡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