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银行卡开通手机动态密码认证功能确保用卡安全
一、面对高科技犯罪活动,单一的卡密技术手段难以有效防范用卡安全风险。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利用在ATM机、POS机上加装读卡器,克隆银行卡已变得非常容易;并通过加装的视屏监控获得持卡人密码也不再是难事,因此犯罪份子利用这些科技设备频繁得手。另一方面,上月互联网深陷“泄密门”,数百上千万个明文注册的邮箱账号和密码及部分个人信息被曝光。由于密码设置习惯,不排除其中有许多用户的银行卡密码也已可能一同被泄露,因此采用单一的卡密技术手段所面临的潜在安全风险日益增大。
二、对持卡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因民事处理及刑事侦查等造成社会公共资源损失。一旦银行卡被盗刷,即使犯罪人落网,所追回的款项也所剩无几;而且目前所报道的大多是数万、数十万的案件,但还有许多案件因金额较小而未予立案。因此无论责任认定为储户密码保管不当,还是银行安全监管不严,最终都会造成群众财产或国有资产的较大损失。其次储户与银行在责任认定及民事诉讼中,双方往往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面对这类经济刑事案件,还将占用许多公检法等社会公共资源。
三、目前推广手机动态密码服务条件已经成熟。首先,手机动态密码技术已是一种比较成熟安全的保密技术,这在网银系统的应用中也得到了证实。其次,随着手机的全面普及和通讯质量条件的日益提高,手机动态密码技术的便携、实时和低成本特点显著。再者,许多银行卡(信用卡)客户已开通了与手机的绑定功能(短信通知服务),因此已为推广手机动态密码服务奠定了基础。
因此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重视银行卡的用卡安全问题:
一、建议银行卡在原密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全面增设手机动态密码认证功能;使其不单应用于网银系统,还应覆盖到ATM机和POS机等终端系统。
二、全面提供手机动态密码认证功能,是银行提高用卡安全的义务和责任,不能因此增加储户的费用负担(包括现有的短信提醒功能都应是免费的)。
三、此功能应作为银行卡必备的一种服务,但储户因个人原因或习惯,仍有选择与否的权利。以免造成无手机用户或部分老年用户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