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字体:
发布时间:2012-02-10 07:54:20
来源:admin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90后”的农民工,他们和“60后”、“70后”的农民工最大的区别是:60后”、“70后”的农民工,他们从农村到城市打几年工后是打算回去的,他们的根在农村。而“80后”、“90后”的农民工很多没有务过农,他们从学校出来后就直接到城市打工,他们没有想回农村。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在城市立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规划和途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生代农民工”,以下简称“新民工”。

一、新民工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于2010319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人数为2.3亿,其中初中文化占64.8%,小学文化占10.6%,文盲占1.1%;“80后”、“90后”占总数61.6%,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目前新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是1.048亿,而这个群体的数量还在以每年1000万人的规模继续增长。到2020年,这个群体的总人数将突破2亿。

二、新民工与国计民生四大重要问题的关系

1、社会和谐稳定取决于新民工群体能否得到妥善安置;

2、企业转型升级取决于新民工群体能否获得较高的学历和熟练的技能,因为企业的一线工人主要是这个群体;

3、城市化进程推进取决于这个群体能否迅速成长,达到具备新市民的条件;

4、扩大内需取决于这个群体能否成为优秀的蓝领有较高的收入,而教育培训是达到这些目标的主要途径。

三、解决新民工问题的途径

1、培训。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发展目标:2009年是1.66亿人次,到2020年是3.5亿人次。这其中就包含了对新民工的培训。因此我认为,今后十年,我国2亿新民工中要通过培训有80%达到高中、职高学历或初、中级技工水平,20%达到大专学历和高级技工水平。关于培训经费,我认为高中、职高学历教育和初、中级技工培训应由政府买单;大专学历教育和高级技工培训可以由政府全额买单,也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买单(政府承担70%,企业承担30),或可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买单(政府承担50%,企业和个人各承担25)。同时企业对新民工培训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保证他们有充分的学习时间。

2、配套优惠政策。在对新民工开展教育培训的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出台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比如将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与升职、加薪等挂钩,达到何种层次的学历或技能水平,担任相关的职务,获得相应的工资;达到大专学历或高级技工水平的新民工可转为城市居民户口,优先取得公租房申请资格,并优先解决其子女上学等问题。只有将教育培训与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相结合,才能提高广大新民工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其树立发展目标,更好地融入城市。如以全国城市十年吸收4000万新民工计,每年是400万,加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十年进入城市的新居民会达1个亿以上。

四、新民工培训的对策

1、明确农民工的归属和管理。首先农民工的身份究竟该如何定位?是农民,还是工人?是归劳务输出省市管理,还是劳务输入省市管理?是归农业部门管理,还是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管理?由于这一身份的特殊性,目前对农民工的管理处于一个“三不管”的尴尬境地。过去一直在提“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实际应该再加上农民工,成为“四农”问题,而且要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我认为对农民工的管理,农村和城市都要管,但应以城市的管理为主;劳务输出省市和劳务输入省市都要管,但应以输入省市的管理为主;农业部门和工业、服务业部门都要管,但应以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管理为主。

2、实现农民工的有序流动。我建议可以尝试劳务输出省市和输入省市之间结对的方式,劳务输出省市政府部门与输入省市政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由输出省市每年定期组织农民工到输入城市工作,并在输入省市建立常驻办事机构。这样既能够减少农民工的大规模盲目流动,保证输入省市企业员工的稳定,还能够通过两地政府监督合作,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如果一些中西部省市大量的农民工全部涌入东部沿海城市,一方面不利于中西部省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东部沿海城市人口过多、资源紧张等问题。因此可以尝试在劳务输出省市和输入省市之间建立一种经济合作关系,输出省市可以组织一部分农民工到输入省市的企业工作,同时输入省市在输出省市投资新建企业,由输出省市组织另一部分农民工直接在当地城镇的这些投资新建企业工作,即以劳务输出省市的劳动力换取劳务输入省市的资金和项目投资。

3、规范新民工培训机构的办学。从目前已经实施的新民工培训项目来看,在很多政府买单的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培训走过场、质量不高,甚至一些基层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采取不正当手段套取政府培训补贴的行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政府部门要推出一些针对新民工的新型实用培训项目,二是要建立一批规范诚信的培训机构,三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应让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参与新民工培训、公平竞争,一旦出现违规办学的行为,不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要坚决取消其培训资格。可考虑把一部分新民工培训专业划为自考专业?因为自学考试“宽进严出”,含金量高,社会认可度广;而且自考专业可以跨地区转考,即使新民工跨省市流动,还可以继续自考专业的学习。

4、建立健全新民工服务体系。新民工群体数量多、地域广,仅靠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我认为应建立一套由社会志愿者参与的公益性服务体系。在当年“上山下乡”时期,全国曾有17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这些人后来大多数都回到了城市。这些知青对农村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可以将当年的那些知青发动组织起来,建立一支“知青志愿者”队伍,让他们和在城市打工的新民工结对。当这些农村孩子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惑和挫折的时候,这些老知青可以与他们交流沟通,帮助和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像对待亲人的孩子一样,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逐步融入城市。如果1700万知青中能有10~20%的人来做这件事,一名知青和一名新民工结对,就能帮助几百万新民工。以这些“知青志愿者”为起点,带动其他更多的人都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争取社会各界的力量,建立起一套全社会共同参与关心农民工的公益性服务体系。

五、新民工培训的经费预算和来源

对于开展新民工培训,一方面要继续利用公办学校的资源,另一方面应更多地利用全国800多家民办专修学院和几万所民办培训学校的资源。我们可以对培训经费做一个粗略的预算:1.6亿新民工参加成人高中学历教育和初级技能培训为例,成人高中学费为1500/人,初级技能培训费为500/人,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各8000万人计,合计1600亿元;以4000万新民工参加成教大专学历教育和中高级技能培训为例,成教大专学费为6000/人,中高级技能培训费为3000/人,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各2000万人计,合计1800亿元。两者相加为3400亿元,再加上课程开发等费用,共计约4000亿元。这笔经费如全部由政府买单,分10年投入,每年需投入400亿元;以每年20万元/人解决就业计,每年可解决2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新民工培训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应由政府主导制定全国一盘棋的具体政策和实施方案。

六、新民工培训计划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划的衔接

新民工培训计划可与中央2010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衔接;新民工培训计划可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衔接,把新民工高级技工培训纳入到“人才振兴”计划中去。新民工培训计划可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衔接,把国家确定的十一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省市合作,通过劳务输出和资金项目引进,来解决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新民工培训可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衔接,把新民工培训纳入“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