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取消杭州中考加分政策,并给予理性预期周期
一、2011年初中毕业生有2万1千多人,参加中考超过1万3千人,杭州市8所杭州重点普通高中提前自主招收保送生、特色生、特长生达到2000多名,杭州市区8所重点高中招生通过中考录取的名额只有3168名,对真正参加考试方式的录取名额所剩无几,还要面对最高20分加分的竞争, “一分一层人”,20分可能导致上千名的差距,对于那些没有特长或特长不突出、没有各种身份的考生来说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
二、前几年按照民意成功取消掉的 “团级以上干部子女加20分”的政策,后加分政策又增加了变成了“现役军人受大军区表彰的子女、现役军人海岛部队的子女、现役军人飞行员子女、现役军人二等功、病故军人子女等可加20分”。2011年杭州市区各类高中招生考试加分审核通过名单中仅“现役军人大军区表彰”一项42人,而名目繁多的“现役军人海岛部队”、“现役军人飞行员子女”、“现役军人二等功”、“病故军人子女”等加分20分军人子女合计56人,加上现役军人子女、少数民族、华侨子女、港澳台籍、留学回国人员子女、一二级运动员、市运动会各类项目前六名、市艺术节各类项目一二等奖、市科技节各类项目一二等奖、科技创新一二等奖等均加分5分,2011年杭州市区各类高中招生考试加分审核通过人数高达471人。
为此,建议尽快取消杭州中考加分,合理确定保送生比例,全面体现教育公平,以维护中考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
1、取消中考中的所有家庭因素的加分。包括军人、少数民族、华侨子女、港澳台籍、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加分应该全部取消,更不能出现新的变种,“现役军人大军区表彰”20分加分是完全不能被广大老百姓接受的。对家庭因素的加分,严重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近年来广受争议,父母对社会贡献再大,也不能体现到孩子中考上来。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来自父母职业、地位等方面的加分,都是有失公平、公正的。山东省已经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
2、取消中考中的所有比赛和竞赛因素的加分。2011年杭州市8所杭州重点普通高中提前自主招收保送生、特色生、特长生达到2000多名,几乎是通过寒窗苦读通过中考录取人数的40%,任何运动员还是比赛和竞赛的优秀学子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招收保送生、特色生、特长生进行录取,严格禁止在中考中加分录取。天津市已经停止对初中毕业生中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学科类特长生加分。
3、保送生比例等教育公共政策应给予理性预期周期。应适当减少杭州市8所杭州重点普通高中提前自主招收保送生、特色生、特长生的名额。家长普遍认为,中考保送制度,只是“看上去很美”,执行中却逐渐成为权贵盛宴,能否实现公平招生要有健全的制度和监督,否则不宜盲目增加。尤其是随意提高的保送生比例,更是让家长们觉得不公平:初中教育的周期为三年,现在初三在读的学生和家长基于二年半前、一年半前、半年前的中考教育公共政策做出了择校的决定,这一决定在选择的当时是理性的,家长和学生自然要为自己的理性选择承担后果和责任。如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中考政策一出台就立即实施,意味着这些家长和学生要被动地接受新的中考政策给予或可能给他们带来的不利后果,显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