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扶持壮大西湖莼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西湖申遗成功后,“西湖”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文化品牌,已经根植于市场,走向了全世界。当前,如何保护和开发西湖莼菜的传统文化品牌,扶持并壮大西湖莼菜产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重视的新课题。
对此,建议:
1、政府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区政府要加大对莼菜种植、“西湖莼菜”品牌保护的重视。出台西湖莼菜种植地方补贴政策,进一步调动当地农民种植莼菜的积极性。包装推广“西湖莼菜”品牌,充分营造莼菜文化氛围。如在东坡肉、西湖醋鱼等美食基础上深入挖掘“莼菜之思”等历史典故;在各大旅游饭店推广寓意思乡之情的西湖莼菜羹,提高西湖莼菜在杭州本土流通市场、餐饮领域的知名度,从而推向国内,走向世界,重振“西湖莼菜”之美名。
2、建立西湖莼菜保护基地。一是建立莼菜种苗保护基地。以周浦仁桥村西湖莼菜原产地为中心,在仁桥村近灵山风景区一带规划并划定200亩左右的西湖莼菜种苗种植基地。出台西湖莼菜基地保护条例,通过百亩西湖莼菜种苗基地建设和保护,延续并保护好西湖莼菜品牌。二是积极向外推广莼菜种植。莼菜适合生长在无污染的山边冷水塘中,符合这种条件的山区有很多,如从2002年起,湖北省利川县、四川省石柱县(目前有一千余亩种植)等地就已成功引种,浙江省安吉、富阳、临安、淳安、庆元等地都有过种植西湖莼菜经历。因此,大面积种植西湖莼菜完全可以走外向扩展的路子,把成本最大的采摘放到经济相对落后、种植环境更适宜、环境污染少的山区,更利于西湖莼菜产业的发展。
3、大力培育发展优质种苗。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培育优质种苗是关键。拥有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优良的品种,就能掌握农产品市场主动权。因此,一方面农业部门要重视对莼菜新品种的培育发展,积极与市农科所等农业科研机构对接,培育新的种质和种苗,并大批推行翻种莼菜基地,努力提高莼菜叶片产量、品质以及胶质含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种植水质净化处理的技术研究,从而提高莼菜种植的水环境和品质。
4、修订西湖莼菜地方标准。一是积极修订“西湖莼菜”地方标准。提高生产加工企业准入门坎,严格规定不符合产品标准的企业不准使用“西湖莼菜”品牌。废除落后的技术加工设施,提升生产工艺水平,提高莼菜产品品质和市场价值。二是保留原产地标准。要严格规定西湖莼菜不得有散叶,坚决杜绝加工企业使用废弃的散叶,以次充好,低价充斥市场,危害“西湖莼菜”品牌。三是规定莼菜保存的醋酸(或酸度)“PH值≥
5、积极探索联合发展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专业合作组织,广泛吸收当地加工企业、种植农户入社。严格依照标准推进莼菜产业化和标准化经营,实现合作社与农技部门的技术对接,定期为农户提供种植的技术服务,积极探索莼菜保存的新方法,实现收购价格联盟,逐步提高贸易价。积极争取合作社的免税政策,以及市、区农业部门各种项目资金,对种植农户实行二次返利,调动和鼓励种植户积极性,逐步提高莼菜种植效益。
6、深入挖掘莼菜附加价值。莼菜性甘、寒,无毒。其叶背面分泌出一种类似琼脂 (洋菜)的粘液,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铁质,营养价值极高。未露出水面的嫩叶,此种粘液更多。研究表明,莼菜里的多糖,药用价值高,具有下气止呕、润肠、治热疽之功效,莼菜中的植物胶也是很好的美容化工剂。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生物医药公司加强合作,支持并鼓励他们深入挖掘西湖莼菜的品牌文化、药用价值、美容护肤功效等。通过拓展西湖莼菜产业链和附加值,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让西湖莼菜品牌在市场大潮中崭露头角,走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