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实体经济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
1、从投资现实运行情况看,面对“外需减弱、消费热点缺乏”的发展格局,对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扣除房地产以外的项目投资,以下同)投资持续下行问题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时候。“十一五”我市实体经济投资增速回落,实体经济投资贡献率也有所下降,现阶段保持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投资较快增长对我市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重大影响。明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出口下行压力较大,消费缺乏新的增长点支撑,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投资成为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转型升级最现实的选择、最直接的抓手。
2、从与兄弟市的比较看,面对“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竞争压力,我市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投资挤出第一方阵的严峻形势已经到了不得不抓的时候。没有大规模、高质量的投入就没有大规模、高质量的产出,若不加大实体经济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未来几年内我市GDP总量有可能被挤出第一方阵。
3、从转型升级的要求看,面对我市进入产业转换“爬坡过坎”阶段,迫切需要依靠投资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投资时不我待。总体来看,我市工业投资偏低、技术改造投资偏低,新兴产业投资偏低。一种观点认为,我市加大实体经济投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不尽一致。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资源投入的增长,另一种是基于效率提高的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正是从资源投入型增长向效率提高型增长的转变。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我市实体经济投资下去了,但并未换来经济增长效率提高。事实上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投资增速减缓,恰恰是转型不到位、原有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反映。抓实体经济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我市尽快走出产业转型换档的阵痛期。
加大实体经济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是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需求拉动作用,又有供给推动作用。投资对结构调整既有技术改造层面对传统产业的存量优化作用,又有新兴产业层面的增量培育拉动作用。投资对扩大内需既有加大民生项目投入、积极培育投资消费增长点的作用,又有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作用。把加大实体经济投资与设备更新改造、培育新兴产业、培育投资消费结合点紧密结合起来,本身就是转型升级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加大实体经济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作为我市保持平稳较快增加、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摆上重要位置。
二、加大我市实体经济投资的基本思路
1、投资目标上,要突出转型升级导向。要把加大实体经济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围绕我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十大产业”等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一批事关长远、技术含量高、经济支撑力强的重大投资项目。围绕扩大内需,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欠发达地区扶持等民生项目投入,积极培育投资消费新增长点。
2、投资重点上,要突出实体经济主导。大力支持浙商杭商创业创新,加大民间投资。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的产业类投资、改善民生的社会类投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类投资,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支撑力。
3、投资载体上,要突出战略性平台。要把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园等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转型升级的制高点和主阵地,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加大高质量、集聚式引领式投入,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平台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4、投资领域上,要突出重点。要优先支持浙商杭商回归型投资项目、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公共服务民生项目、基础设施支撑保障项目等等。
三、加大我市实体经济投资的对策建议
1、抓产业投资:以支持企业创业创新为重点加大产业投入。充分调动企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依靠产业投资促进有效增长。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标,坚持高端高新和集聚集群集约取向,以建设“一基地四中心”为重点,加快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发展“十大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建设重点园区平台,推动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2、抓战略投资:以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园建设为平台加大战略性投入。要以项目带平台建设、促产业转型。要认真落实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抓民生投资:以统筹城乡为重点加大民生投入。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网络化大都市目标,深化区县(市)协作等工作载体,优化提升主城区,加快建设副城新城组团,加快五县(市)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市区与县(市)、城镇与农村发展联动,加快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抓环境优化:以提升投资环境为切入点提振实体经济投资信心。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打造创业创新高地、商务环境洼地。一是加强用地、用电等要素优化配置,有保有压,建立优先保障优质企业、限制低效企业的资源配置导向机制。建立节约集约奖惩挂钩机制,下决心压掉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发展留出足够空间。二是加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优化投融资服务,积极推动面向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改革试点。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加大清理规范行政性收费力度。深入企业帮扶解困,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项目推进服务。大力实施 “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加快建设一批、开工一批、报批一批、推介一批,推进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征迁难、落地难等问题。进一步削减审批项目,提高服务效能。
5、抓责任落实:把加大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投资作为保增长、促转型的重中之重。把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投资作为主要经济指标之一纳入区、县(市)和市级部门考核。重点要落实两个责任:落实地方推进责任,把实体经济投资增速、实体经济投资贡献度等指标列入区、县(市)考核年度考核,适时组织督查推进并通报情况。落实部门推进责任,把工业投资、浙商杭商回归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保障性住房投资等重点领域增长目标,作为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年度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建议研究制订实体经济投资提振行动计划,积极营造有利加大实体经济投资的政策环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创造性地破解各种发展难题,努力保持实体经济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增强我市经济增长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