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中小学体育设施不达标比率异常高”现象应引起注意
一是体育场地达标率1.05%,体育器材达标率为0。2007年“中央7号文件”和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对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做了一些硬性规定,如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增加体育课课时等。但在文件落实过程中,不少中西部地区学校在硬件和师资问题上还是有着很大的落差。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农村孩子的操场面积大,但破落不堪,城市孩子的操场的确很漂亮,但人均面积和国家标准相比小得可怜。
二是财政经费不足。体育锻炼的场地小,多是源于一些生源变化、城乡一体化等历史遗留问题,并非学校单方出面可以解决。一般而言上一级拨下来的专项资金只够用以教学楼、学生桌椅的改善,而体育场馆和设施的修缮并未包含在内,同样由于文件中有关体育设施投入等只是指导性意见,并非强制性的规定,因此这个问题也很难找到可以问责的部门。一些学校选择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另一些被当地教育局称作用良心做教育的学校只好寄希望于社会资源的“赞助”。
三是体育师资不足,语文、数学老师“替补”。目前大部分的中西部学校的体育教师配备情况明显不足,体育教师配备率仅为44.79%,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仍不乐观。所以学校里的
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不配套的体育设施缺阻拦了体育锻炼的道路,因此上级部门在要求师资、场地要求的情况下,也应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体育健身设施的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