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警惕开车打手机等不良行为成为马路杀手

字体:
发布时间:2012-04-17 07:43:05
来源:admin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然而,机动车驾驶员在开车时存在的打手机、发短信、抽烟等不良行为,据相关资料显示,开车打手机导致交通事故的风险比正常情况下高出4倍,已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一大隐形杀手,事故发生率与酒后驾车相接近,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亟需引起各方的关注并予以严格禁止。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禁止开车打手机,英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甚至规定,开车打电话行为一旦被发现,最高可判入狱两年。新加坡对开车打电话的初犯者最高罚款1000新元(约合600美元)、监禁6个月;对再犯者最高罚款2000新元,监禁1年。

目前开车不良行为整治面临的困难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

1、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目前,驾驶员在开车时使用手机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驾驶员对于开车时打手机属于违法行为并不知晓或者对于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够重视,认为开车时通话对于快节奏的都市工作生活来说难以避免,驾驶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2、违法行为隐蔽执法难。驾驶员开车接打手机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与酒后驾车、闯红灯等明显的交通违法行为相比,隐蔽性更强,取证执法难度更大,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交警的主要精力往往放在疏导交通秩序上,也难以顾及类似开车打手机等违规行为。

3、处罚力度较小。目前,对开车打手机不良行为的惩处力度较小,交警采取的是现场执法,对违法车主处以50元罚款、扣2分。同时,由于取证执法难更使得开车打手机这一违法行为难以得到应有的惩处,不能引起驾驶者足够的重视。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大力倡导杜绝开车不良行为,在驾驶证的理论培训课程中要把道路安全法规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提高司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全民安全意识。交警和公共交通运输部门要建立健全全民参与监督机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内贴出鼓励乘客监督司机开车不良行为的标语,接受广大公众的投诉和监督。

2、加大处罚力度。以严厉措施惩处违法行为,提高开车不良行为的违法成本,利用先进视频监控技术对开车不良行为进行监控,营造安全的行车环境。

3、加大违规成本。对存在开车打手机等违章行为的车主,上调其下一年度的机动车交强险费率,促进驾驶者更好地规范自己的不文明开车行为。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