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建议尽快推进“爱心献血屋”建设,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

字体:
发布时间:2012-03-26 08:51:34
来源:admin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高校、省属、部队大型医疗机构聚集,年临床用血量近60吨,在全国位列第四,仅次北京、上海、广州,在省内占临床用血总量的1/4。目前,无偿献血与不断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现有无偿献血服务条件、水平与便捷、人性化的服务要求矛盾日益突出。

一、“爱心献血屋”建设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年需要有4%的人献血,才可以满足临床需求。目前美国每年大约有6%的人参与献血,而在国内2010年公布的参与献血人口比例是0.85%。其主要原因是公民对无偿献血意识不强,客观原因是献血点少、献血环境差,无法为献血者提供就近献血的方便,这是造成献血人口比例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改善现有流动献血车条件、增设献血屋势在必行。

“爱心献血屋”的空间布局及内部结构功能较献血车更完善和温馨,能够更有效保护献血者隐私,保障血液安全,可以为献血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且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对保证流动点足量的采血发挥作用,同时献血屋也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国内外一些地区都有符合献血服务要求的献血屋建设,且对当地无偿献血工作开展、临床用血保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纽约、东京、香港等城市在繁华的商业区、地铁站附近都设置了献血屋;上海市在全市设置了16个献血屋,成为社区无偿献血的主渠道,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北京市在人口密集的西单建立献血屋;南宁市固定献血建设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政府出资1000多万先后在商业街区建设或购置6个固定献血屋;广州、哈尔滨、成都等先后在城市闹市区建立了献血屋;浙江各地市中心血站,献血屋建设也已走在杭州的前面。目前,杭州地区有房车式献血屋的地区只有萧山和富阳。

二、杭州“爱心献血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起步虽早但未得到有效运作。早在2001年、2003年,我市就分别在下城区的东宝路和下沙开发区设置了献血屋,但因种种原因,运作半年后关闭。目前,我市“爱心献血屋”仅有1个,位于新华路上,但由于所在区域人流、交通和面积较小等原因,效果并不理想。

2建设选址难度较大。在商业繁华、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地带设立献血屋,往往由于这些地段用地紧张、租金昂贵,用于公益事业建设,面临困难较大。然而,不在人流密集的区域或者是居民小区旁建立献血屋,就无法满足“爱心献血屋”的真正需求。

3管理体制影响资金来源。根据杭州市现有的献血体制,即:杭州市本身没有血站,仅有负责管理和宣传的“杭州市献血管理中心”公益性管理机构,浙江省血液中心负责全省的血液管理等具体的业务工作,区县(市)献血办从属于杭州市,“爱心献血屋”建设涉及到谁来投资、谁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缺乏资金来源。

4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缺少运作资金,长期以来对“爱心献血屋”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市民对“爱心献血屋”知之甚少,这直接影响到无偿献血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对杭州市“爱心献血屋”建设的建议

1、建议成立以市领导牵头的市“爱心献血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献血屋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有力推进“爱心献血屋”建设。

    2、深入开展前期调研工作,根据街头无偿献血的特点,结合兄弟城市献血屋建设机制和运行维护的成功经验,制定杭州市“爱心献血屋”近期及中长期建设规划,将杭州市“爱心献血屋”建设纳入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设内容之一,建设经费应纳入政府预算,作为重要民生问题来解决和落实。

3、建议分类分层,逐步推进“献血屋”建设。如将无停车困难的几个固定流动采血点,改建为房车式献血屋;将原有献血人群较多的固定流动采血点建成献血屋;在火车站、商场附近、高校园区先规划设置流动采血车,培育发展一段时间后再视实际情况改建献血屋;在用血量较大的医院建立“献血屋”。

4、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个人捐赠等参与献血屋建设,鼓励企业、社会爱心人士,以冠名方式建造献血屋。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