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关于PM2.5数据公布中的几点建议

字体:
发布时间:2012-03-31 08:26:50
来源:admin
我省市民关心的大气中PM2.5的浓度在本月23日通过浙江省环保厅网站已公布,这是深得民心的事,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真正体现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保护人体健康,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开始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阶段向环境质量管理阶段、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从控制一次污染物向控制二次污染物、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PM2.5数据的监测、公布正是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目前的数据监测和公布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为此,建议

1、关于监测站位设置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以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为目标进行设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于各城市的建成区内,并相对均匀分布,覆盖全部建成区。

例如目前杭州市在市区设置了五个PM2.5监测点,分别为朝晖、下沙、杭钢、植物园、西溪湿地。如朝晖这个监测点反映居民区、杭钢反映工业区、下沙反映高教园区,而植物园、西溪湿地两点都在风景区,环境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包括扬尘、水泥、金属冶炼、有机化工生产和餐饮油烟等的直接排放;另外是由前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次颗粒物,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硝酸盐、硫酸盐、二次有机气溶胶等。众所周知,如杭州这样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是PM2.5的重要污染源,但杭州市监测点位没有一个这方面的代表点。所以站位应根椐我市地理气象条件、对市民生活影响、PM2.5主要污染源进行调整补充。

2、数据公布要全面及真正代表杭州空气质量

目前杭州以朝晖这个监测点的PM2.5数据代表我市空气质量似乎不妥,从数据来看324日杭州PM2.5质量日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这己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限值,也是WHOPM2.5空气质量第三过渡期的标准37.5微克/立方米。而从公布的PM10数据API值为85(Ⅱ级),属良好天气,26PM10数据API值为101,已属轻微污染天气( 1),而PM2.5仅为 89微克/立方米。PM2.5是要求高於PM10,而仅这两天情况却相反,两者关系呈倒置,所以,应该加强研究分析使公布数据科学、代表杭州真正空气质量。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今年32日召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情况时讲到:我们做了测算,新标准实施后,我国将有2/3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的要求。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说,纳入PM2.5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均指我国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二级标准75微克/立方米)

所以目前的这个数据最多只代表居民区,不能代表全市情况。建议应将几个点位取其平均值代表全市为妥,也使市民知道哪个区域污染严重不要去散步、锻炼,市领导决策是否应控制该区域的交通流量或某些生产是否暂停。

另外植物园、西溪湿地两个监测点的标准应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限值要求,因为附合国标规定:一级标准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这些地区既是风景名胜区也是西湖申遗成功后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3、数据公布方式要使市民感到方便且有利健康

现在仅靠通过浙江省环保厅网站已公布,这种方式的受众面较小。建议如气象报告一样,每天在杭州日报等主要媒体的固定版面公布,真正让市民及时方便知道,公布的数据应包括所有站点,而且因数据在一天中是变动的,因此能公布各点位几个代表时段,最好在网站上是滚动数值的瞬时报道。

建议根据气象预测的气象资料,如逆温层、风速、静风状态等,加上估计次日车辆流量等提出PM2.5的空气质量预报,有利市民、学校、机关、单位按排生活与出行。当出现严重污染时要及时发布(称红色警报也行),让政府及市民作出应急措施,如老人、小孩不出门,不搞室外大型活动,幼儿园、中小学停课,控制车流辆、建筑施工、部分工厂、企业暂停生产等。

4、加强宣传与沟通

有关PM2.5的危害、源头、有关监测站位选择与数据的处理、不同数据下对人体健康影响、政府企业与个人职责与行为,公众如何参与和监督等要通过各种方式主动与市民及媒体沟通,做到及时公开、透明,这样也能更好得到市民信任与支持。

5、最重要的是思想认识要转变

PM2.5进入新标准,是体现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保护人体健康,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正确指引公众健康出行,消除或缓解公众感官与监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有利提升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和国际形象。所以我们要通过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真正改变、提高我们的环境管理思想和理念。

新发布的规定强调服务于公众健康的指引作用,所以要真正做到以保护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首先要求有一个真实的大气环境质量数据,然后是如何改善我们的大气环境质量。

不要怕达标天数少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而是因为我们的标准加严、提高了,讲清楚,老百姓会理解。如果我们为了评比、“政绩”而不敢正视实际状况,总希望以尽量好的展示给市民及领导,那么最后适得其反。环保部长周生贤说,要让监测数据与人民群众的感受相一致,环保工作要善于接地气。北京副市长洪峰表示,北京PM2.5治理将达标至少需要1820年。     

PM2.5的监测及信息公开是第一步;目的如何保护人们身体健康,也就是如何提高空气质量,重要的是如何做好污染源控制与防治。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