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短工化”现象需要破解三大因素
农民工就业呈现“短工化”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一是“民工荒”大背景。近几年愈演愈烈的“民工荒”使农民工就业机会与就业选择更宽广。农民工就业流向已从“单向度输出”变为“多向度流动”,过去农民工输出地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城市蔓延,民工荒已呈现持续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常态化。面对这种背景,农民工有更多的工作岗位可供选择,导致换工作频率增加。
二是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所受教育程度高,对职业的期望值高,还有就是随着农村生活的改善,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比上一代好很多,吃苦精神不及老一代,他们想找寻更舒适、薪水更高的工作岗位,变换工作时更没有了后顾之忧。。
三是就业岗位的低服务、低技能化使转换工作更容易。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是低端代工,对技能要求比较低,没有多少培训甚至无需培训就匆匆上岗。由于进入门槛低,使农民工比较获得新工作。
为此,建议:
一是用工企业不能太短视化,要多组织一些行业技能资格的培训,加强对农民在岗的学习,提高其技术水平。
二是对工人设定技术等级,从初级到高级数十种,技术等级与工资挂钩,学习到的技术水平越高,获得的专业技能资格标准也会越高,工资薪水也会相应提升。
三是企业要让年轻工人和服务人员有一个奋斗目标,有一个向上学习的台阶,通过学习获得更高的资格水平与薪水福利,才能留住工人。只有以高技能的员工水平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才能真正摆脱目前“低水平化”的困境,才能使企业与工人打开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