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字体:
发布时间:2012-05-25 06:33:39
来源:admin
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快速发展不仅是居民稳步增收的重要保障,同时还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的状大,特别是一些村在“撤村建居”后,依托地理区位优势,集体经济发展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物业档次不高。受早些年集体经济实力较弱等客观条件限制,许多集体经济合作社(以下简称经合社)当时建成的物业普遍存在着档次不高、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此类物业引进的企业相对低端,不仅带有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等明显特征,而且存在着税收贡献小、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缺乏高端的、有影响力的总部楼宇经济和现代服务业。

二是创收渠道单一。目前,大多数经合社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种模式,即,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建成标准厂房对外出租模式、建成商业用房对外出租模式和建成专业市场对外出租(招租)模式。这三种模式均属“坐地收租”模式,虽然为当前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租金效益,但是在若干年后可能会受到极大挑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三是管理压力巨大。由于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等企业的聚集和各类低端市场的存在,造成外来人员数量的持续攀升,由此带来了治安形势复杂、安全隐患多、卫生状况差等各类社会问题,管理压力巨大。

二、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三方面的问题,特建议如下:

一是要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要增强经合社发展的后劲,必须通过城市有机更新,“破旧立新”,建设多层、高层住宅和商业楼宇,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加快工业企业搬迁,引进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楼宇经济”,实现“腾龙换鸟”,优化集体经济产业结构,丰富创收渠道。

二是要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对“撤村建居”社区的小区卫生保洁、治安管理、绿化维护等全部实行政府托管,实现“同城同待遇”,在招商、选商、税收、奖励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减轻村(社区)管理上的压力,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是要完善经合社考核激励机制。为充分调动经营者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采取年薪加股权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理顺经合社与社区的关系,强化经合社的“企业”职能,使经营者不受社区日常事务牵制。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