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改革的几点反思
1、新方案打击了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由于新方案有“平均主义”,“大锅饭”嫌疑,对基层一些“名医”的积极性影响较大。以前是“抢病人”,现在是“推病人”,造成了目前上级医院病人骤增,不堪重负。
2、减弱了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由于医疗是一门实践科学,需要平常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提高水平,同时医疗行为也是一种高风险行为,目前制度下,一些基层医务人员不愿承担风险,把一些原可以在基层处理的病人往上级医院转送,长此以往,基层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会下降,遇到大型突发事件,会失去宝贵的“黄金十分钟”抢救时间。
3、基层医疗资源浪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把病人转送以后,造成了上级医院病房“一床难求”,而基层医院原有病房却大量闲置,浪费了国家资源,加大了运行成本。
4、基层医院药品相对缺乏。由于国家招标用药兼顾了贫困落后地区,而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讲,显然品种不足,目前情况下,造成了大量患者在上级医院看病后,回到当地却配不到药的情况发生。
5、一刀切的处方限额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不便。为了限制大处方,乱用药,实行了“限方”处理,但一刀切的做法,使得一些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需要更加频繁的往返医院配药,给患者带来了不便,也使就医更加人满为患。
6、大量医务人员的工资问题,医院设备更新困扰当地政府。在目前国家医疗投入相对不足情况下,新方案给当地政府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也使得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相对困难。
医疗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原来我们引入了保险制度,来平衡弱势的患者与强势的医疗机构和药厂之间的关系,通过保险机构医务人员的处方审核,确定报销药品的种类,也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在基层实行的收支两条线改革,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建议政府在向县市级医院推广收支两条线改革时,能够对基层的改革作一个回顾性的调研,扬长补短,减少矛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