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外来职工公寓,改善我市外来职工居住条件的建议
目前,我市有相当数量的外来职工分散租房居住,这样的居住状况固然有种种好处,但也会带来管理困难、房租偏高、生活必需设施难以满足等诸多问题。建设集中的外来职工公寓对于降低外来职工在杭居住成本、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企业用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建设外来职工公寓,改善我市外来职工居住条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政府投资建设外来职工公寓力度。政府可以通过新建、改建、配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提供外来职工公寓房源。新建外来职工公寓要充分考虑外来职工的就业和生活需求,尽量安排在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的区域,集中建设的外来职工公寓周边,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2、鼓励村集体利用村级留用地兴建外来职工公寓。鼓励村集体根据本地需要,利用村级留用地兴建外来职工公寓,提供给在本地企业内工作的外来职工租住,规范本地外来职工管理。政府对此应予以政策支持。
3、鼓励企业投资运作外来职工公寓。建议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建设运作外来职工公寓,充分利用企业本身的资源优势,开发外来职工公寓内部及周边的配套服务,通过做大三产实现企业营利。
4、对外来职工公寓建设和运营给予税收优惠支持。外来职工公寓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按照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政策执行,对政府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按照最低收费标准收取;对村集体和企业运营外来职工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其应缴税款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租赁过程中产生的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相关税费,缴入本级国库部分,按比例或全额返还。
5、完善外来职工公寓运作机制。在民工公寓的运作过程中,要尽量引入市场元素,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充分挖掘民工公寓本身的市场潜力。在民工公寓内部管理中引入社市化管理方式,使行政管理、企业管理、自我管理各司其职,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管理体系。在民工公寓中设立居委会、党支部、工会、团委、妇联等各类组织,通过民主选举建立由居民、企业、当地政府代表组成的基层组织,让外来职工有一个发表意见、参与民主管理、自主安排生活的平台,从而实现有序的自我管理。充分利用民工公寓外来职工聚集的阵地优势,将各项政府服务的触角有效延伸到民工公寓中去。住宅内配备热水器、电视机、空调、宽带网线、通讯设施,公寓配备食堂、医疗、文化、教育、咨询等服务设施,建立就业登记、招工信息等中介组织,提供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医疗健康、安全保卫、法律咨询、环境清洁等服务,开办各种知识技能培训班、夜校,广泛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为外来职工营造充满温馨的文化环境、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