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逐步推行中小学生学生营养午餐统一外包配送
1、食品安全无法保障。学校食堂往往由学校总务处进行监管,人员无一定的专业性,在食品卫生知识方面往往不能达到相关部门要求;原材料采购亦不规范,现有采购多为零星采购,且为摊贩居多,没有指定的大型供应商;而学校食堂更无任何检测设施,食品检测环节缺失导致无法对原料及成品进行二道把关。因此,近年来我区学生因食物不洁引起的各类事件也时有发生。
2、营养配比不够科学。以笔者所在的杭州地区为例,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食堂菜单拟定都由老师或食堂工作人员草拟,根据学生口味进行简单的荤素搭配,无法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绝大部分学校均没有专门的营养师指导配餐,对科学的餐饮管理缺乏经验,管理学生食堂的人员都是教育工作者为主,基本上都是以外行在管理学生食堂,难免会出现不合理的食物搭配现象,直接威胁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3、重复建设无法共享。几乎每所中小学校都有自已的食堂,财政对学校食堂的投资比例过大,以2000人的学校为依据计算,食堂设备及配套设施投资近300万元,所有设施设备都只集中使用2小时,其它时间闲置。由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导致用于学校食堂的建筑和配套设备使用率太低,在目前城市寸土寸金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空间专注用于教学,学校的食堂所只在中午或晚上使用1小时。其他时间基本闲置。同时,后勤人员开资过大,劳动效率低下(大部分只负责一顿中餐)也不容忽视。
4、设备落后污染严重。据笔者对当地学校的调查,目前多数中小学校食堂的设备设施落后,有些学校食堂设备还是70年代的水平,大小锅炉参差不齐,污水排放不达标……等都不符合当前社会的进步与要求。且与目前安全要求相差巨大,学生就餐的二度污染问题、食物存放变质问题、人为投毒问题都隐患巨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为保证中小学生学生饮食安全,降低各项成本,倡导“低碳”理念,建议逐步推行学校食堂服务外包模式,并大力推行集体配餐,充分发挥配餐企业的优势。具体建议如下:
一要规范管理,逐步推行学校集体配餐制。卫生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食堂进行检查规范,所有食堂全部由学校集体管理经营,摒弃部分学校私人承包制。立足减轻学校后勤压力、提升专业化水平、保证学生用餐安全,选择具有资质力量的大型配餐企业,作为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餐饮合作企业,签署供餐协议,严格按照标准加工制作学生营养餐,统一向学校配餐,并安排专人、专车送餐、分餐。为缩短营养餐制作与学生用餐之间的时间,保证营养餐安全,在配送上实行分区管理制,偏远学校的配餐可分区域依托学校食堂,按学区建设集中配餐供应点,实现学生用餐系列化、科学化、规范化,有力地保证学生用餐安全。
二要落实责任,不断增强餐饮安全意识。为严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应积极向各级各类学校宣传餐饮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强调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餐饮安全承诺书、责任状等,严格落实教育、学校、食堂等各级的餐饮安全责任,切实增强相关人员的餐饮安全意识。同时,教育部门应明确要求在校学生除回家吃饭外,其余都必须在学校就餐,严禁学生在学校周边餐饮摊点、小餐馆用餐,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三要加强监管,严格确保配餐规范安全。相关部门应将中小学校餐饮安全作为监管的一项重中之重来抓,对指定企业及其集中配餐点落实专人定期指导、检查,并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做到检查到位、规范到位、培训到位。
四要重点扶持,树立典型全面做大做强。要对当地现有的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统计和调研,选择其中运营规范且规模较大的一些企业予以重点指导和扶持,并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一定的优惠补助,通过跟踪培育的模式,帮助其做大做强,从而树立起中小学生营养餐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