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尽快开展我市餐饮业含油污水治理,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餐饮业含油污水治理是关系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食品安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民生问题。据了解餐饮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动植物油脂等污染物,特别是COD、油脂和悬浮颗粒均非常高,餐饮单位在含油污水排放过程中,餐饮废油与残渣凝固、结块,使城市排污管道变狭小、堵塞,导致污水直接溢出路面,频繁疏通和更换市政污水管道给公共财产造成很大损失。排放餐饮污水的地方,已成为城市里最肮脏的角落。我市某些路段遇大雨就积水,基本上是餐饮污水的“功劳”,严重影响了市容及市民的生活。直排或简易处理的餐饮含油污水可使自然水体迅速发黑、变绿、变臭,由于油脂可分解性差、污染物浓度高,导致市政污水处理厂(站)负荷和处理成本大幅提高,出水水质不稳定,餐饮废油及各种混合污染物“营养丰富” ,最终排入河道、海域,使河流、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极易引发绿藻污染、赤潮,更为严重的是,直接排入阴沟和化粪池的污油还为不法商人产销“地沟油”和回流餐桌提供了便利。
为有效控制“地沟油”回流餐桌和变废为宝,
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全面实施“
为此,针对我市餐饮业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进行调研发现:
一是城区餐饮业排放的含油污水超标现象严重。我市餐饮单位多数采用土建隔油池或简易挡板式重力油水分离器处理餐饮含油污水,有的甚至直排进入污水管道或自然水体,餐饮业排放的含油污水超标排放现象严重,COD、FOG和SS等指标均无法达到国家《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的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二是合格成熟的治理技术和设备难以得到推广。一直以来,餐饮含油污水未得到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治理技术和设备,由于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安装空间等问题的存在,对餐饮业含油污水进行处理是一个较大的技术难题,而非缺乏相关环保法律依据,据了解我市各级环保部门也并非没有要求治理,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和装备,环保部门的要求只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据了解目前我省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可用于餐饮污水治理,并可创造较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早在2010年,杭州市拱墅区在拱墅区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开展了餐饮污水处理的试点工作,试点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较大面积的试点和推广工作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三、由于未从源头解决,地沟油现象屡禁不绝。由于作为“地沟油”产生的源头——餐饮污水未得到有效治理,导致非法清捞“地沟油”事件屡禁不绝,从我市工商部门了解到我市已多次发现和端除不法商贩非法清掏、加工“地沟油”事件。
为此建议:
一、尽快开展我市餐饮业含油污水治理工作。根据我市餐饮业实际,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整合各部门力量,引进、推广经过国家认证的环保技术、设备和具备相关资质的服务商,扎实推进餐饮污水治理试点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如:餐饮污水治理+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废油脂回收利用模式),以解决餐饮含油污水排放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二、结合排水许可证制度,加强餐饮业的污水治理力度。根据《杭州市城市排水水管理条例》,对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业主单位实施排水许可证制度,我市餐饮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餐饮类排水户、数量较多的企事业单位食堂、大卖场和大量无证餐饮店,超标污水排入城市管网,乱接、错接、乱排的现象十分严重,引起排污不畅,公共管网堵塞现象较为严重,通过排水许可制度使我市餐饮污水治理得到有效实施。
三、加强部门联动,共同治理餐饮污水。建议相关环保、城管、市政、排水等职能部门加强对餐饮污水排放的监督管理:一是明确和规范治理标准要求,正确引导逐步淘汰落后的如土建隔油池、简易油水分离器等处理工艺,引进、支持和加大对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对于提供和使用先进环保技术的餐饮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在资金上给与补助;三是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环保部门严把新批项目准入关,同时环保部门和市政管理部门在餐饮排水户投入营运前,提前介入,为企业在污水预处理设施的工艺选择、设施规格、建设选址、新工艺新技术推荐等方面做好:技术服务和把关工作,减少企业的重复投入。四是在治理设施运行阶段,各司其职,加强监管;五是相关部门形成管理合力,提高污水治理效率和长效管理水平。对餐饮单位乱挖、乱排、乱接的现象加大对整治和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