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加强杭台科技交流合作 促进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

字体:
发布时间:2012-06-20 07:44:15
来源:admin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科技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引擎和原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所提振的科技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该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水平,而科技创新分布的领域将推动该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和旅游文化名城,构建具有杭州区域特征的自主创新体系、多渠道开发智力密集型的科技创新项目,对杭州大力发展“十大产业”、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积极意义。

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进步,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今后五年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并提出“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明确指出了我市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市的方向。

国家科技部曾在20096月批文建立厦门“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厦门率先开启了内陆地区与台湾科技合作的大门。受此启发,为能够快步提升我市“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建议杭州与台湾建立更为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以推进我市科技创新的研发能力、科技成果的推广能力和科技体系、科技资源的整合能力。

台湾尽管人口只有2300万,地域狭小,但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世界领先优势。近年来,随着两岸“ECFA”协议的实施,杭州与台湾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无论在旅游、文化、经贸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为杭台科技合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杭州与台湾在科技创新与技术贸易方面,各有优势。加强杭台科技合作,有助于提升杭州科技进步的品位与质量,也可以加速杭州重点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一、台湾高科技的现状与优势

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台湾在139个评比国家和地区(经济体)中排名第13位(中国大陆的排名为第27位);而在“创新与成熟度因素”整体表现方面排名第7;“企业成熟支柱指标”中“群聚效应”(为一国或地区科技发展最有效率的模式,显示创新研发知识聚落)排名第3;在创新支柱指标中“专利权”细项方面则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台湾创新能力的提高得益于知识经济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得益于加强人才培养和注重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注重研发和自主创新,以及为创新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有效创新服务体系,台湾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台湾经济的竞争力的提升。台湾科技投入有选择的集中在IT硬件及电子电力设备业领域,此外在工业科技的组织管理、研发创意、应用推广方面,在国际应用型工业科技领域同样具有较高的地位,其原创工业科技,诸如电子通讯技术、纳米与材料化工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创意与应用推广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此外,台湾科技研发与产业对接模式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台湾电子科技研发、产业化的主要聚集地为新竹科学园区,也是全岛经济发展的亮点。无论是引进高科技厂商的数量,还是吸引投资的数额,或是区内企业的营业额,均呈超速增长趋势。科技精英是科技研发的核心支柱,新竹科学园区依托周边的“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大学、科研机构,吸引科技精英进入园区,而园区公司更多来自这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校友和离职员工。园区厂商主要从事电子信息、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等相关领域的生产与制造,其中较著名的国际级企业有宏菪、台积电、联电、华硕、威盛等。科学园区是继加工出口区之后台湾经济发展的亮点。

二、杭州与台湾高科技合作的可行性

杭州市委市政府对我市自主创新能力问题十分重视,在“十一五”期间修订了《杭州市科技进步条例》,出台了《杭州市专利管理条例》、《关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以及10个配套政策,在资金和政策的激励方面都给予科技创新较大支持,推进了我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改造方面的较快发展,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25.1%39.4%,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已达2.85%22家科研机构落户青山湖科技城,而余杭未来科技城成为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

但是,杭州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仍显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紧缺、自主知识产权不多(发明专利授权量虽然居于省会城市第一,但是原创性创新能力与深圳等副省级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自主创新公共平台不足。

杭州与台湾相比,在应用型工业科技的研发、创意与组织管理,以及工业科技的实际应用推广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杭州与台湾在工业科技方面的合作具有一定互补性,杭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对工业科技有巨大的需求,而台湾高科技能力较强,其研发的科技课题和项目,一方面可以提升杭州工业产业的科技内涵,加快杭州工业体系的转型升级与改造,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提升杭州工业科技的研发能力。

三、杭台科技合作、交流的几点建议

1、借鉴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经验和台湾工业科技研发机构的研发模式,组建杭州工业科技研发机构,为本市和本省的工业科技研发创意,探索一条有杭州特色的工业科技研发创意新路子。引进与杭州产业升级相关的台湾工业科技项目,提升杭州产业的科技竞争力。

2、在“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基础上,杭台合作构建杭州“高校科技研发园区”。其主要功能是高校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促进杭州市属高校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在创办初期,主要引入市属高校和在杭高校,进而吸纳台湾高校入驻;远期还可以引入国内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校,并随着园区的不断成熟,再引进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入园,使园区形成智力、技术、资金、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和群体规模优势。并利用在杭高校现有科技研究基地,加强与台湾科技研发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杭州所需的“十大产业”应用型科技项目。

3、引进台湾优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杭台合作培育杭州技术经纪队伍的发展。借鉴台湾科技中介服务经验,加强在杭科技中介机构的能力建设和资源整合,提高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数量、服务功能和质量;并完善科技经纪政策法规,制定科技经纪人的优惠政策,保障科技经纪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开办杭台合作的科技经纪公司;鼓励台湾既有专业知识,对国际科技发展形势、趋势和产业发展动向等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士来杭州从事经纪人职业,打造杭州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中介品牌机构的建立,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经纪人队伍。

4、引入台湾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借助台湾雄厚的金融资本和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引入一批台湾创业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保险公司等在杭州建立分支机构或创建台资科技创业投资公司,为研发及研发资源转化提供多元化的融资通道。

5、聘请相关项目台湾工业科技人员来杭州担任顾问,助力杭州专项科研课题研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评估、管理与转化制度,切实营造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的良好环境。建立成果转化的人才激励机制,使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得到较高的收益,才能激发起研发和转化科技成果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建立适用于两岸的维护双方共同利益的知识产权转化制度;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国际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完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的产业化。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