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关于力挺甘肃推广中医改革的建议

字体:
发布时间:2012-06-27 07:52:11
来源:admin
“猪蹄食疗”、“真气运行法”等事件,一次次让甘肃卫生厅卷入舆论漩涡。网民讥讽和讨伐的责骂声一浪高过一浪,远远超过支持声。我们认为这是极其不应该的,这显示我国国民的中医健康知识认知度接近零;这显示政府多年所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效果接近零;这显示国家卫生部门的力量微弱、孤独无援;这显示医改步履极其艰难;这显示政府部门漠视中医医学科技的研究和应用。

    1、“经络学说”治疗“未病”和“疾病”历时四千多年。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四千多年前古人就发现人体经络。两千五百年前,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也是经络锻炼,这是因为经脉是以一种立体结构和肌肉联系在一起,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必然带动有关经脉的组织结构活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天然的激活经络的方式。全身肌肉的运动必然引起全身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活跃起来,同时全身气血运行迅速加强,表现在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体温上升等,从而对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功能也进行一次大调正。这种大调正有助于全身各器官功能的增强和疾病的控制。可见,“经络学说”治疗“未病”和“疾病”历时四千多年,为炎黄子孙的生生不息,人口雄据世界第一立下汗马功劳。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国的少林、武当功、气功让全世界折服,用的就是中医理论;我国的“太极拳”让国内外民众喜欢,用的就是中医的理论;中医的针刺麻醉让外国人惊奇和赞叹,用的就是中医的理论。四千年实践证明:甘肃卫生厅实行的“真气运行法”强身健体的作用是确切的。

    3、雄辩的事实证明甘肃的中医改革成就不小。通过中医推动医改,费用较低且简便安全,能够让当地群众看得起病。 甘肃省卫生厅官网数据显示,甘肃省在大力推动中医药的应用之后,基层就医人数大大增加,占就医人数的70%,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2011年,甘肃省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99.52元,全国平均为183.3元;甘肃省医院人均住院费用3156.02元,全国平均为6745.6元;2011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27.76元,全国平均为49.6元。除西藏外,甘肃省平均住院费和门诊费是全国平均数的一半左右,为全国最低。事实胜于雄辩!

    4、让医卫人员先实践后推广经络锻炼是明智之举。医卫人员在学习阶段,均学习了部分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知识,容易掌握各种经络锻炼法,以便推广让全民受益。甘肃卫生厅的做法值得颂扬而不是否定。

    5、外行媒体不正确的报道才是误导。如今是信息社会,宣传的力量无穷大,一夜之间可以传遍世界。所以,媒体客观、科学、公正的报道至关重要。这次,绝大部门媒体显然是把甘肃卫生厅的中医改革之举作了反面的报道,有百害啊!

    6、政府和中医权威的沉默让民众疑虑难消。面对民众普遍怀疑,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名老中医没有发出呐喊。

    为了亿万人民的健康,为了为与人类共生共存五千年的中医的正声,我们强烈建议

1、卫生部组织中医专家组深入甘肃调研。调研当地中医推动医疗改革,减轻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真实情况。深入群众调研,了解群众对中医疗法的认可程度。与中医改革落后的地区比较相关数据,以佐证中医改革的成就。卫生部根据调研结果,应该及时发布对甘肃中医改革的公正评价。

2、加强“治未病”中医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已经从注重局部病变转向注重人的整体功能状态,从关注疾病治疗转向关注健康维护。中医学十分重视预防疾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认为预防是积极的、主动的,相比之下治疗则是消极的、被动的。治未病的核心就是一个“防”字,为病人提供中医药特色的“治未病”保健服务,如:中医饮食调护、中医养生、中医康复、中医按摩等。提供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季节适合的饮食调理知识;提供个性化辨体食谱;提供中医有关起居有常、安卧有方、适当劳逸、消除不良情绪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处方;指导和教会病人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拔罐、刮痧等中医护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这都是人们所盼望掌握的。

3、鼓励、支持中医师开“中医健身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社会上各种健身馆都是非专业人员在从事推拿、足疗和热灸等等。建议让更多的中医人才走进保健行业,全面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可以肯定,中医业大兴后,群众的就医率将大大降低。

4、加强“治未病”组织网络体系建设。“治未病”工作要加快建立服务提供体系,推进科学技术研究,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完善中医特色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5、重视档案工作。在工作中,重视数据收集和整理,重视分析、研究和提高。输入电脑,一并纳入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库。

]]>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