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亿防治重点流域水污染必须全程监控
我们希望无论是拨款部门,还是使用地区的政府部门,不要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国家历年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还少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钱其实是纳税人的,纳税人让政府来治理污染,而他们却难以明明白白地知道这些钱究竟是怎么使用的。据我所知,本人所在地区自九十年代向纳税人征收“大江大河治理费”(最早是太湖流域治理费)开始,后改为“水利基金”至今,这十几年征收下来的数额已相当可观。问题是,如果这些方面的款项真正得到了切实的使用,并且也产生了可观的治理效果,倒也可以使纳税人和公众对此有一个实际的感受。而最近一段时间接二连三爆出长江流域江豚死亡事件,数量又多达20多条,有关部门至今都未对此作出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释,令我们深感忧虑和遗憾。
据新华社电
一是相关信息远不够透明,也没有公众和纳税人可以参与监督的渠道;
二是我们难以看到一整套令人信服的治污管理机制,对整个过程的具体情况难以知晓,更难以知道相关细节;
三是官方审计总是限于资金的使用,而且多半是事后审计,也看不到从立项开始的全程审计;
四是没有一个由第三方组成的独立的技术监理机构,同时公众也无法从相关网站查询到各种相关流域治理的各种技术资料和工程开展方面的细节。
五千亿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啊!江河污染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此建议:
一、应当全面认真反思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信息公开透明的问题,治理的模式问题,监督审计的问题,等等;彻底改变以政绩为主导的治理模式,真正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切实实现大手笔获得大治理效果的目标,建立最严格的问责制,并且要真正建立起公众和纳税人参与监督的有效渠道。
二、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重点流域污染状况,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和最严格的污染信息响应和反馈机制,要广泛发动和加强社会力量对相关流域污染情况的关注和监督。
三、治污专项资金无论是中央拨款还是地方预算,都应当向公众公布各相关经费科目和使用的具体情况,并且要在专业网站上能够清楚地查询到所有相关数据,包括项目负责人,招投标情况,参与治污的企业情况,工程进度,资金预算和使用情况,监理单位情况,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直接有关信息的方便了解,公众、纳税人和媒体的监督将无从谈起。目前我们还无法从中国水污染治理网上查询到过往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