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直升政策”弊大于利建议立即废除
一、“直升政策”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从表面上看,“直升”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似乎很“公平”。但实际上,有一些学校为了升学率,提早放弃了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个别学校甚至在初一下学期就指定个别学生为“直升”对象。还有学校在初三下学期就让“直升生”回家自学。一些学校对这些学生在学习和德育两方面都不加过问、放任自流。这表面的“公平”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直升政策”违反了教学原则
1、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需要“直升”学生或是学习态度不好、或是学习能力差、或是学习基础薄弱等等,需要老师更耐心的教导,但现在他们直接选择“直升”,成为学校的“二等公民”,原本需要重修的不重修,原本需要留级的不留级,日后怎么可能跟上高中的学习进度?
2、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本来学生就存在着个体差异,教育就应该是因材施教。“直升”制度导致学校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却多是放任自流。
三、“直升”产生了德育“次品”
通过对青少年犯罪者的调查,我们发现他们中有80%的人在校成绩都很差。差的主要根源便是“直升”。为什么“直升生”容易成为德育上的“次品”?
1、“直升生”大多“厌学”,所以在如何正确理解是非、善恶、美丑方面,即使老师去掰开揉碎地讲,他们也是听不进去的。
2、由于“直升生”考分低,把班级的平均分数往下拉,非但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同情,而且还受到憎恨和嘲笑。所以,“直升生”对道德准则无论是具体的情感体验(如同情、赞美、憎恶),还是较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同其他同学对比,都要大打折扣。
3、“直升生”因为掉队的距离太大,即使努力几个月、几个学期也很难赶上大队伍。长期的努力,长期的失败,只能使他们丧失自信,畏惧困难,降低争取胜利的勇气。
四、“直升”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
“直升生”在班里受不到老师的重视,在学校里是无人问津的弱势群体。他们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下课后更没有作业、考试的牵绊。这使得有更多的“直升生”有机会走进网吧、酒吧等娱乐性场所,过早得接触社会的阴暗面。这些无形中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
为此,我们呼吁,立即废除初中升高中的“直升政策”,恢复统一考试,让每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