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杭州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时间:2013-12-27 17:30:27  来源:admin

一、 调研背景和意义

河道滨水是指河道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建设,通过生态护坡、构建滨水复合植物系统等方式,逐步形成河道地貌多样,生物群落多样,物种种群相互依存、动态稳定的可以自我调节的滨水生态系统。

杭州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河道整治与保护工作。1982年中东河治理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区河道整治的序幕。2004年,杭州提出河道生态保护及生态修护等理念,在方法上将综合整治与保护性整治结合起来。“十一五”期间,杭州出台《杭州市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实施方案》,对杭州绕城内1公里以上总计291条河道进行综合整治。随后,杭州又相继出台《杭州市城市河道长效管理实施办法》、《杭州市“十二五”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规划》,河道整治建设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提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长效管理目标,在满足防洪排涝、水土保持、航运等功能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河道自身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发展,为全面推进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格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中共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着力建设“三城三区”的奋斗目标,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杭州因水而名,河道纵横,水系丰富,河道在构成杭州水域空间形态及景观特征的同时赋予城市生活生态品质,滨河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是杭州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恢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杭州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

二、当前杭州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理念”尚未放在优先位置。在多年的河道整治中,杭州已逐渐认识到保护滨水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化的重要性。但由于杭州城市河道整治始终处在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下,在河道生态保护工程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相矛盾时,生态保护往往让位于现代化建设,“生态理念”尚未真正放在优先位置,导致一些好的措施和方法只能纸上谈兵。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一些沿河道路建设常以侵占滨水绿地为代价进行扩建,导致滨水绿地狭窄,景观设计受先天条件限制,布局既单调又不能充分发挥生态效应,还降低了居民亲水的可及性。如运河古拱宸桥西在大片的明清古建筑边的绿地上,建造的是现代化风格的公园式小游园,桥东的城市道路几乎贴河而建,导致桥东绿地因分割而破碎。

2、协调管理体制存在不足。河道生态环境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河道水环境、水边(即滨水空间)环境及水陆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恢复,这对河道整治协调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杭州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一是部分职能部门职责交叉。河道整治工作需要20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在职责分工上存在交叉的现象,不利于相关政策及法规的有效实施和执行。二是实施“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河道整治方式,河道沿河地区实行分段、分地块开发,导致河道整治各自为政,破坏了沿岸绿色植被的连续性和生态的延续性,影响河道生态廊道作用的发挥。

3、生态护岸未普遍推广。作为支撑河道、提供水流与陆地良好接触平台的河道护岸,是河道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生态流的通道,在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杭州在一些内河中采用生态护岸技术,如上塘河的松木桩护岸、余杭塘河的干砌块石护坡、五常港的自然原型护岸、西塘河的石笼护岸及电厂热水河的植生袋护坡等,在国内具有一定的首创性。但是,生态护岸河道只占了极少部分,可谓杯水车薪,市区中心地带仍主要采用垂直型的混凝土或条石护岸,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除涝泄洪、交通运输与城市空间规划的要求,但造成了生态服务功能丧失和生态环境片段化。硬质的驳岸隔离河道与陆地的水分、物质、能量等交换,破坏滨河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结构,从而降低了滨河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4、滨水景观设计人工化迹象明显。河道滨水区处于两种不同生态的交界地带,很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些河道沿岸景观设计人工化痕迹明显,仅限于驳坎整治和带状绿地建设,且绿地建设以大面积的人工植被如铺设草坪为主,成活率高,见效快,但这并不利于河道滨水生态环境的保育和生物的栖息,导致植物物种减少和沿岸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价值降低。一些河道虽然局部有亮点,但秉承“回归自然”设计理念,以生态美学为视角的优秀作品不多,公园化趋势严重,物种不丰富,植物群落结构简单,不利于生物生殖栖息。

5、水体质量不容乐观优质的水体是河道滨水生态环境实现有机更新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杭州河道整治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水质情况得到改善,V类和劣V类水比例下降明显,III类和IV类水比例有所提高。但是从检查、检测情况来看,除贴沙河、古新河、西溪河、无常港等河道没有出现劣V类水或劣V类水比例较小外,其他河流V类和劣V类水比例均比较大,少数河流常年处于劣V类水平,水质依然是制约河道滨水生态系统恢复的硬性瓶颈。此外,大市政总体配套滞后,部分管网断头,导致排污不顺畅。一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倾入河道,水体污染比较严重。

三、杭州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的目标

  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的目的是保护与恢复滨水自然生态,使滨水环境能够贴近自然原生态,具备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如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用最经济的途径,有效地保护和恢复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的硬化河道,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秦皇岛汤河公园,用节约型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最小的人工干预,最少的工程和投入,满足现代城市人的最大需要,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与人文空间。

杭州在加强河道滨水景观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达到预期目标:

1、对于已整治完成的河道,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如利用河底清淤,截留污水等方式清洁水质,努力完善护岸植物群落等,满足河道景观及游憩需求。

2、对于正在整治的河道,要突出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生态护岸方式,合理配置灌木植物群落、栽植水生植物等,改善河道滨水生态环境。

3、对于尚未开始整治的河道,要结合河流防洪、土地开发等工程项目,从滨水绿地、滨水岸线、亲水设施规划等各个方面综合实施滨水生态化建设,重点是减轻人类活动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胁迫,保护现有的自然形态,杜绝河道渠化、景观公园化。

四、加强杭州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1新理念真正做到生态优先。城市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的要求,强调生态优先与整体优先的原则,重点从河道滨水生态保护的视角来规划沿河区域的发展。通过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相辅相成:一方面,在河道综合整治与历史文化保护、土地开发利用、城市专项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相结合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现河道滨水生态系统效应最大化。另一方面,杭州作为旅游城市,水清景秀、树叶沙沙、小鸟啁啾的河道滨水生态景观,能很好地呈现江南水城的神韵,本身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让中外游客更能尽情领略“东方威尼斯”的魅力,助推沿河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2、建立健全一体化协调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区河道管理体制,理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分工,真正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统一的城市河道管理体系。在加强各城区(管委会、指挥部)力量的同时,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在整治跨城区的河道中,按水系整治方式为主、按片区整治方式为辅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通过“一河一方案”的方式,最终实现河道滨水景观与区域环境和谐一致、相辅相成的亲水环境。同一水系要确保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中,保证沿岸绿色植被的连续性,保持一定的宽度,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3、大力推广生态型护岸技术。总结推广在生态护岸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严格遵守护岸设计的安全性、生态型、亲水性和持续性原则,从整体上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结构,充分考虑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和水体的景观美感及养护要求,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生态护岸。河道护岸提倡缓坡、减少直立式护坡,可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干砌、块石堆砌等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

4、滨水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生态自组织能力。滨水区的生态系统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具有自己的能动性和组织能力。滨水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这种自组织能力,在项目初始阶段,充分考虑区域范围的生态资源、各生态要素的相互联系,优先保障原始生态资源的维护和修复,对景观项目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避免人工建筑、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不必要的破坏。河道沿岸景观应避免公园化、园林化倾向,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遵循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为主、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慢生树为主、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的原则,以形成乔、灌、草组成的复杂结构植物群落。应处理好水环境、水景观的历史与现状的关系。在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临水建筑、桥、码头、河埠等特有历史元素的基础上,配以合理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绿廊,将生态之美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

  5、多管齐下提高水体质量。通过进一步立法,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杜绝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从源头上解决污染排放问题。打通已建成的河道,形成更大的水系网络,真正实现海、江、河、湖、溪的五水共导、五水联运,既满足排洪排涝的需求,又保证了河道水质的洁净。配比河道内及河道周边植物时,除考虑其景观效果还应充分考虑其净化水质的功效。还可以在达到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河水采用人工湿地或自然湿地等生态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发挥湿地的天然过滤器作用,有效地沉淀、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为河道滨水生态化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