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保障 推动政党协商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开展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源头和重要形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点。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党协商作了专门论述,对完善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和机制提出要求,并强调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有事要商量,多商量,这为政党协商的深入开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建德市现有民革、民盟、民建和民进4个县级地方委员会,下辖32个支部,目前共有民主党派成员520人;无党派人士42人,是民主党派工作大县。近年来,中共建德市委不断探索和完善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加强制度保障,推进政党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从而使政党协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
一、加强政党协商的制度建设
1、建立集体谈心交友制度。中共建德市委建立《市委常委联系民主党派、工商联制度》,规定市委常委每年安排1至2次与联系的民主党派市委会和工商联开展集体交心谈 心活动。
2、建立联系党外人士制度。中共建德市委建立《市委常委和党员副市长联系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制度》。15名市委常委和党员副市长分别联系32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每年与自己所联系的党外人士进行交友谈心活动1至2次。
3、建立特约人员工作制度。中共建德市委建立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特约人员工作制度》。市委统战部协助民主党派市委会举荐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对特约人员发放聘请书,特约人员对政府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民主监督。
4、建立健全专项调研制度。中共建德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民主党派、工商联调研工作的意见》,对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机制作了具体规定,并对调研成果进行激励。
5、建立部门对口联系制度。中共建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建立了《政府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政府24个组成部门与4个民主党派工商联建立了对口联系工作,每年都召开对口联系工作交流会,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督查、促进,并将工作情况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6、建立人事调整协商制度。中共建德市委坚持重要人事调整民主协商制度。市委对协商的内容、时间、人员、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坚持对重要人事变动进行民主协商。
7、建立“双月座谈会”制度。建德市委统战部每逢双月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开展座谈,专门听取年初商定的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二、搭建政党协商的主要平台
1、搭建会议协商平台。每当全市性重大方针、政策出台前、部署每一阶段的中心工作,市委市政府都及时召开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征求民主党派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有关决策和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批评。
2、搭建党派调研平台。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优势,进行专题调研和联合调研。近3年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共撰写52篇调研报告,其中22篇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
3、搭建政协协商平台。每年“两会”前组织视察、检查活动和会议期间的工作报告以及各种专题讨论,为民主党派、无党派提供了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重点协商的渠道。两年来提交提案、议案162件。
4、搭建特约监督平台。我市先后在教育局、监察局、审计局、地税局、法院等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聘请特约人员36名,进行直接的协商,有效地推动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作风效能建设。
5、搭建民情观察平台。组建以民主党派为主的统一战线民情观察员队伍69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多角度多个领域进行观察反映和协商。2014年共撰写社情民意158篇,先后组织了5次活动、8次实地查看、共梳理16个问题,上报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6、搭建对口联系平台。开展对口联系活动进行联合协商,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建立对口联系全覆盖。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监督制度。
7、搭建双月座谈会平台。市委统战部受市委委托,每逢双月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进行专题视察、座谈。2014年以来,先后召开专题协商会议8次,共编撰8期《统战专报》,提出各类建议78条,市委主要领导均批示肯定,推进政党协商在我市的生动实践。
三、取得政党协商的初步成效
1、市委高度重视政党协商。一是在制度设计层面上。中共建德市委将多党合作相关配套制度纳入《市委工作规则》,对重大事项、重要人事安排的协商通报,重大调研活动邀请等都作了明确要求,从机制上保障了政党协商的有效开展。二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市委每年召开协商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至少5次,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工作安排和多党合作领域的重要工作等开展广泛协商。市委主要领导外出调研,都要安排1名民主党派主委随同调研,这一制度在我市也坚持了数年之久,得到各民主党派的广泛认同。三是在照顾同盟利益层面上。做到党派成员活动经费高于中共党员活动经费,各民主党派的办公经费和考察调研、教育培训、社会活动等经费列入市财政专项预算,为鼓励民主党派开展调研活动,专项设立民主党派优秀课题调研奖励经费。
2、政党协商成果有效转化。一是政府部门积极主动。政府部门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1名联络员负责政党协商工作。政党协商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政府部门召开工作会议、情况通报会或专业性会议和重要活动,研究某些较重大的或有关专业性问题,在开展专项检查和执法监督工作时,都积极邀请对民主党派参加。二是协商成果积极转化。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就重大问题选择1-2个研究课题与对口联系的民主党派进行联合调研,并给予人力、经费、资料等保障。每年市委都召开民主党派调研成果交流会,政府部门对各民主党派调研中的对策建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吸收落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作为工作重点。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对民主党派反映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及时办理反馈给各民主党派。如今年在市委常委与各民主党派交心谈心会上提出的工业经济、财政金融、城市交通、公共医疗、美丽乡村等十二个方面44条意见,由市府办发文进行任务分解,明确时间节点和27家责任部门。相关部门在7月底的时间节点提出了55项落实举措。同时市委统战部加强对政党协商工作的检查和督促,确保政党协商成果有效转化。
3、党派协商能力得到提升。市委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民主党派协商能力。一是增进协商共识。近些年来推行中共领导与民主党派领导结对交友制度。通过互相交心谈心,关心民主党派领导的学习、工作、生活,帮助他们逐渐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真正成为共产党的诤友、挚友。二是提高协商能力。市委通过专题调研座谈会的形式,邀请有关单位负责人解读政策、回应问题,为民主党派搭建了知情明政的平台。利用多种形式,协助民主党派进一步优化选题,提高重点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培养协商骨干。市委每年都举办民主党派领导班子读书班、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就如何围绕中心大局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水平进行重点培训,推动民主党派整体协商能力提高。如2014年,我市统一战线成立了工业经济、农业科技、旅游商贸、财经法律、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文学艺术7个“同心社会服务专家团”,其中民主党派成员有168位,为政党协商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近3年先后有3名民主党派副局级干部被提拔为正职,6位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提拔为市管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