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围城”现象亟需引起关注
时间:2017-09-01 11:05:52  来源:admin

韩金宪(民建会员、临安市政协常委、浙江天目秀水度假村董事长)、沈伟南(民建会员、临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管科科长)反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周边散落的村级公墓已成为影响城市形象有碍观瞻的突出问题。以临安市为例,由于市级九仙山公墓趋于饱和,而新规划的雅坞公墓尚未动工新建,村级公墓需求激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主城区周边主要建有东湖、平山、新民、姜家头、竹林、西墅、兰锦、柯家、余村等村级公墓,整座“临安城”已被公墓包围,甚至部分公墓已变成城市内的公墓,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

村级公墓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经审批占用耕地或林地情况严重。如临安市,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开始与遗体火化同步启动“村村建公墓”工程以来,全市现存村级公益性公墓587处,约占地2300多亩,大多占用的是未经审批的耕地或林地。二是选址随意,缺少规划。许多村级公墓在城区周边或道路视觉焦点处,严重影响景观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的用地空间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特别是城市周围的村级公墓已变成城市国际化的“阻尼器”。三是经营管理乱象不断。部分村级公益性公墓打政策与法律的擦边球,私自扩建、超规模建设、按经营性公墓进行开发,如距新建的杭临轻轨农林大站直线距离不过百余米的东湖村公墓,目前经营面积已大大超出审批的范围,且公墓价格也已是公益性公墓的数倍甚至十数倍。

为此,建议:

一是要根据城市国际化总体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制定各区(县、市)殡葬服务设施总体规划,规划一要侧重全面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与加快规划内标准化公墓扩建与新建两项工作并举。二是要充分结合“城中村”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及重点项目推进,建立市场化的公墓搬迁机制(不合法合规的村级公墓整体迁移至经营性公墓或镇街统一管理的标准化公墓)。

二是按照公益性项目、社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推动实施绿色殡葬,大力引入并推广灵骨堂(塔)、骨灰花葬、树葬、格位存放等生态、节地的殡葬方式。对采取抛撒方式的,给予不低于一个墓穴购买费用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