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条”实施细则助力民企转型升级
民间投资再获利好消息。
自今年5月国务院颁布“新36条”鼓励民间投资以来,如何落实政策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2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下称《通知》),确保此轮刺激非公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通知》中根据“新36条”的内容,逐条明确各部委的分工职责,而且提出督促检查、跟踪落实等三大工作要求。
“这次由国办发布的文件规格更高,各部门将据此制定相关领域的激励措施,在年内能够出台更为具体的细则就更好了。”全国工商联政策研究室主任陈永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对民营企业家来说,《通知》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鼓励投资的方向,有利于行业转型。“期待后续能有更具操作性政策的跟进和落实。”
高规格的“重点分工”
这种有关分工的通知,早在2005年国家出台“非公经济36条”时就颁布过,是由国家发改委发文进行落实。这次的《通知》就不同了,由国办发布的,规格显然更高了。这是一些专家学者注意到的《通知》的变化。记者也了解到,2005年9月,也就是在“非公经济36条”出台7个月后,发改委提出落实政策的分工方案,方案中列出37条具体内容,由各部委分别负责牵头、参加。
而此次由国务院办公厅在26日公布的《通知》,则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细化为40项明确而具体的工作任务,主要由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个别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承担。承担任务的国务院部门达20多个,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证监会和银监会等。
在这份明确的分工中要求,交通运输部牵头落实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等项目的任务,民航局、发改委、财政部等参与;由铁道部牵头抓紧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干线、铁路支线、铁路轮渡以及站场设施的建设工作;能源局落实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以及落实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等工作;而住房城乡建设部落实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等工作。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此之前曾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有利于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通知》还要求,涉及的地区、部门须对上述任务分工进行进一步的分解细化,并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落实。发改委须及时跟踪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并按年度将工作完成情况汇总报国务院。
期待后续政策
在继5年前国家出台“非公经济36条”以来,今年5月,国家再次出台“新36条”力促民间投资,这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务院首次针对民间投资发展而出台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在中央统战部随后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众多民营企业家纷纷表示“新36条”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热情,但同时也担心政策能否得到落实。此前,“非公经济36条”在颁布之初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拥护,但5年间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哈尔滨翔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霞曾建议,国务院把政策措施的落实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并择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督促检查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业绩,同时对有关政策措施作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形成更加有利于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政策环境。
而此次《通知》的“出炉”,无疑是对民营企业家对政策能否落实担忧的回应。
“国家先是出台了‘新36条’这个鼓励民间投资的原则性意见,而这次《通知》明确了各个部门的分工职责,政策得到落实也更具有指向性了。”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还要有更加具体细则的制定,包括具体投资项目政策方面,能够给企业的投资进行指导和操作,这有利于行业转型。”张桂平告诉记者,他也将对国家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然后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据了解,苏宁环球的业务涉及房地产、商贸连锁、矿山开采以及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
高层力推民间投资调结构
今年下半年,中央再次将稳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而核心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从近期中央高层频频表态中不难发现,激发民间投资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一环。
7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要继续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政策,提高政府投资质量和效益,引导民间资本更多投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和薄弱环节。22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推动内需持续稳定增长,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政策,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日前在重庆也表示,“新36条”明确了中国未来投资的增长将主要依靠民间投资,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最大源泉。中国经济的发展还要依靠投资,但是投资要靠民间资本,靠市场配置资源,其中包括市场配置金融资源,才能够持续发展。
国务院各部委在如何激发民间投资方面也得到共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近期表示,下半年将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要突出解决融资难问题,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推动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和领域的具体措施,尽快将有关政策落到实处,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无独有偶,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上也提出,要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深入开展股权质押、股权出资及债权转股权等工作,大力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更是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启动民间投资,将民间储蓄的优势转化为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形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是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