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统一战线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纪实
四十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四十年风雨同舟,共创辉煌。长期以来,西湖区统一战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统一战线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谱写了许许多多凝心聚力促发展、众志成城成伟业的壮丽篇章。
一、不忘初心,披荆斩棘写春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西湖得天下之独厚,揽人间之秀美。然而,西湖从来不仅仅是一潭旷世的秀水,它荡漾着西湖人精致的涟漪,蕴含着西湖人大气的品质,承载着西湖人不变的初心。
西湖统战也同样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变迁。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党的统战工作才得以全面恢复和发展。1984年2月,中共西湖区委决定建立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把“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为全区统战工作的根本任务,把“聚人心、建队伍、固和谐、助发展、促统一”作为统战工作的根本职能。在历届区委的坚强领导和老一辈“西湖统战人”的勤奋努力下,党的各项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包括组建党的统战组织机构,开展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工作等。1992年3月成立西湖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1993年11月成立区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区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1994年7月成立西湖区工商业联合会;1997年2月成立西湖区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2003年12月成立西湖区归国华侨联合会。西湖统战组织从无到有,统战队伍从小到大,统战活动从弱到强,统战事业从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统战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二、牢记使命,和衷共济铸辉煌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三十多年来,我们始终高擎统一战线法宝,围绕中心大局,把握发展主题,发挥独特优势,各领域统战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取得新业绩。
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956年上半年,民进西湖区基层组织首先建立,到2002年10月,民革、民盟、农工党、民建、致公党、九三学社等7个民主党派,均先后成立了自己的基层组织,党派成员也由最初的42人发展到现在的745人。2008年12月,西湖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宣告成立,并于2017年底实现了镇街知联分会的全覆盖。2015年以后,区新联会、网联会、旅港同乡会、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先后成立,主管的统战团体达13个,拥有各类会员5000余人。全区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130多项高质量的提案议案、500多条真知灼见的社情民意直接转化为可操作可利用的实际成果。
民族宗教工作稳步推进
在思想引领方面,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以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和“寻梦中国·正言正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加强和改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方面,成立“兰州拉面馆”自治管理组织。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实践,率先在全市开展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在宗教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置上,聚力解决宗教活动场所拆迁安置工作,报先寺、永兴寺、三方庙、上生庵的乱像整治和危房重建顺利推进,转塘龙坞、中村、留下茶市街、双浦夏家桥基督教教会点顺利拆迁过渡。在全市率先启动全区宗教活动场所布点规划研究工作。
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建设,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利用省、市工商联教育培训平台,组织推荐数百名企业家参加清华大学和省、市培训班,举办十九大精神学习讲座,促进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在积极搭建为非公企业服务“五大平台”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十送服务进民企”活动,即在企业中开展“送政策、送宣传、送金融、送培训、送文化、送健康、送法律、送温暖、送清凉、送姻缘”的十送活动,促进西湖区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健康发展。目前,区工商联建有18个基层商会,拥有会员500多名。
区域侨务工作亮点纷呈
目前,全区拥有涉侨家庭16000户,侨胞侨眷64000多人,重点涉侨企业近1000家,重点人士920人,海外留学人员已达6000人,是杭州市主城区名副其实的侨务大区和新侨集聚地。持续实施基层组织提升工程、牵手助力发展工程、千侨万眷暖心工程、凝心聚力文化工程等四大侨务建设工程。坚持“党建带侨建”。镇街社区侨联、楼宇商圈侨联、侨海家园等各类侨组织和侨社团达96个。创设“五小微”特色服务,成效日益彰显,引进“国千”“省千”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937人、创新创业团队79个。结对香港青联会、贵州凯里市、浙江青田县,帮扶淳安县文昌镇潭头村、架子岭村,桐庐县分水镇新龙村等8个村社。坚持“文化聚侨”。创作侨歌《侨联与你心心相连》,并成为省侨联之歌。
对台交流日趋紧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台宣传工作,推介区域产业文化,提升区域人文环境在岛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连续8年成功举办“杭台•西湖邻里节”,接待来访基层民众百余人次,辖区8个街道(村社)与台湾南投县竹山镇、名间乡、台南市签订了《杭台两岸社区(邻里)结对协议书》,就两地社区文化建设、民主管理等建立了长效互动机制。先后组织10多批次经贸、文创、邻里回访、基层交流考察团赴台交流,接待台湾政要、农博会交流考察团等30多批次。近年来,国台办、“中评网”、“浙江台办视窗”等对台各大网站刊登了我区加强基层交流、服务台胞台商的特色做法。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果不断显现
区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组统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了《2014-2018年西湖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并就如何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联合督查,听取基层单位工作汇报,提出意见建议,抓好推进落实。会同组织部、人社局出台了党外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党外后备干部信息库。在政治安排上,党外人士在本届人大代表有84名,人大常委7名;担任区政协委员占62.8%,区政协常委占68.3%,均对标超标。在实职安排上,做到搞好规划选苗子,创造条件铺路子,压实责任挑担子,关怀任信给位子。目前,全区区管以上党外干部29名,其中市管4名,区管正职8名,区管副职17名。仅2017年提拔区管党外干部7名,交流党外区管干部12名。
社会服务影响不断扩大
实施“同心385行动”服务群众。2013年以来,在全区民主党派、统战系统各团体开展同心奉献·美丽幸福西湖“385行动”。即开展同心·温馨行动、同心·助推行动、同心·和谐行动。组建了律师服务、创业导师、医疗专家、艺术家、充分就业指导、爱心志愿者、教育专家、企业家帮困助推等八大服务团队。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培训、农业科技体验、文化创意实践、幸福养老爱心、少儿探究教育等五大实践基地。先后组织各类服务活动30余场次,大型服务活动11次,受惠面达16000余人次,参加服务的统战各团体人士达2300人次。
统战工作获得感不断增强、统战美誉度不断攀升
统战工作条件不断改善。早在2016年7月,区各民主党派就拥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办公面积200多平方米。新一届区委领导十分重视统战工作,将原发改办公楼改建成区民主党派暨统战同心大楼,建筑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3楼设党派之家,4楼为统战部机关办公场所。楼顶还开辟了心灵咖啡吧台,建设了空中花园。增设西湖区党外代表人士服务中心,增设党派联络员临聘人员。各镇街配备相应配备了统战委员和统战干事。发布《应知应会手册》供基层统战干部学习。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区委统战部先后获得“浙江省统战系统实践创新奖”、“杭州市统战系统实践创新评审第一名”,区工商联获得“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区侨联获得“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区民宗局荣获“浙江省统战工作创新奖”。全区统战系统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及省市荣誉2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