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民革杭州市委会“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福建考察调研后记
“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是民革中央自2011年以来持续部署开展的以学习继承民革优良传统为主题的一项活动,是民革进行思想教育、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抓手。民革杭州市委会积极响应、连续多年推动,市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鼓励全市各级组织带着课题、带着思考,认真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几乎成为市委会主题教育活动其中一个规定动作,也逐渐成为了市委会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大特色品牌。
4月22日至26日,于福建正值春夏之交,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会主委叶鉴铭带领市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部分成员和骨干党员一行10人,来到厦门、泉州、平潭、福州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学习考察活动,并就“惠台政策实施情况”“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开发利用”等课题进行调研。22日,考察组乘坐高铁抵达厦门,23至25日分别前往泉州、平潭、福州考察调研,每天的行程从早晨8时开始,26日返程,总计五天四夜的福建之行行程满满。回程途中,考察组成员纷纷感慨:“行程很赶很累,但不虚此行。”
观故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革命先辈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史料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每每踏上革命先辈故居的寻访之旅,内心总是既欣喜又沉甸甸的,而当走进了解它便会“油然而生敬仰之情”。探访革命先辈和名人故居,集中安排在此行的第一站厦门和最后一站福州,考察组一行先后拜谒了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故居、民革前辈陈绍宽故居,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严复故居等。在榕间隙,考察组还参观了位于马尾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和马江海战纪念馆。
陈嘉庚(1874年~1961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怀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理念,用一生积累的资材,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和农林等校和厦门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考察组一行在民革厦门市委会副主委涂崇禹的陪同下,参观了集美鳌园、陈嘉庚故居、归来园,回顾了陈嘉庚兴办实业、倾资兴学、忠贞爱国、参政议政的光辉而伟大的一生。正如毛主席所说,嘉庚先生是我们华侨华人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陈嘉庚先生虽已离开了近半个世纪,但嘉庚精神永垂不朽。离开之际,考察组在陈嘉庚陵墓旁瞻仰、在归来园前合影留念,表达对陈嘉庚先生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陈绍宽(1889年~1969年),出生于福州城门镇胪雷村,曾任民国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和海军一级上将,被称为中国航母第一人。抗战期间,他指挥了中国战场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惨烈的海空大战——江阴海空战和抗日布雷战等,战功卓著。新中国成立时,他担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为祖国统一和多党合作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到位于福州火车南站西侧站前路的陈绍宽故居,考察组一行详细了解了陈绍宽从投身海军、整军经武、铁血抗战到反对内战、为民出山一生近乎完人的光辉形象,被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所震撼折服。参观过程中,考察组还就民革前辈研究、加强思想建设工作,与民革福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子华、秘书长严炜等进行充分交流研讨,大家对福州市委会为陈绍宽故居保护利用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羡慕并纷纷点赞。
在林则徐纪念馆,大家切身感受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坦荡胸怀。在严复故居,大家了解了严复从海军界奇才转为思想界高人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启蒙教育国人中所做的重要贡献。
访台情:互融共通,携手共进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平潭岛距台湾新竹仅72海里,台湾同胞有近八成祖籍位于福建,无论从地缘、血缘,还是传统文化习俗上看,闽台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考察组带着涉台课题踏上这片热土,也让这次行程更加有意义。
根据调研行程安排,考察组在调研的第一天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进行了座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详细介绍了台研院基本情况。该院成立于1980年,是海内外第一家公开成立、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底蕴深、成果多,研究前沿且实力强。
围绕考察组希望了解的“两岸基层工作怎么推进”“惠台政策怎么落实”等访问目的,张文生副院长认为要加强与台湾本土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对台交流中要换位思考,两岸问题上要深化认识与了解,更加务实深入地交流。参与座谈的台研院教授陈先才、张彩霞、唐永红、张宝蓉等分别发表了见解,恳谈了惠台政策反响和落实情况,分析了惠台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愉快的交流中,叶鉴铭主委向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发出了来杭调研的诚挚邀请,并与张文生副院长等就今后选送骨干党员参加专题培训、加强相关学术交流研讨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束厦门的行程后,考察组于第二天奔赴泉州,实地考察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次日,又马不停蹄赶赴平潭,参观调研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市规划馆、台湾创业园、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和澳前台湾小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馆内图片、文物、雕像等物件全面展示了海峡两岸在地域、血缘、文化、建制沿革、商贸往来、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历史关系。大量史实展示,令大家深深感受到海峡两岸本为一体的事实,以及两岸人民共同努力最终定将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必然!也因此,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有了这样的“结束语”:“人类进入新的世纪,我国面临和平发展的机遇。我们坚信,炎黄子孙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信心,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
因台而设,因台而特。“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平潭的不凡注定与台湾息息相关。来到平潭,在民革福建省直平潭支部主委陈端钦的陪同下,考察组一行参观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市规划展示馆,观看了实验区宣传片,重点了解了实验区在产业发展布局和优惠政策投入两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考察了国家级两岸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平潭台湾创业园,听取了园区管委会同志的情况介绍,详细询问了招商引才优惠政策与园区企业入驻和运作情况;走访了海峡两岸国际仲裁中心,详细了解了仲裁中心成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最后来到福建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澳前台湾小镇,详细了解了入驻商户以及台胞创业环境等情况,并与平潭支部党员进行了茶叙交流。
促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福州三坊七巷、泉州历史文化街区,一片片庞大的闽南传统建筑群,集名人故居、闽都园林、民俗工艺展示等为一体的街区博物馆、文化产业聚集带,成为闽南旅游新地标。而平潭,优良的生态环境,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最好的实践。调研线路沿途之风光和历史文化,给此次行程带来了意外收获。
整个考察调研中,大家一边听、一边议、一路看、一路比,耳目一新,收获满满,感慨连连。叶鉴铭主委对厦门民革、泉州民革、福州民革、福建省直平潭支部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民革思想政治建设年,此次结合两岸和文史课题,组织市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观民革前辈故居、历史名人故居,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极富教育意义和学习实效。通过参观学习和交流,我们深切感受到福州民革对民革先贤的宝贵资源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的非常好,各地民革组织有关台湾问题研究与涉台参政议政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同时对泉州、福州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很有启发。
大家纷纷表示,锻造信念是我们当下需要不断强化的精神力量,文化自觉是我们增强参政议政内驱力的重要途径。此次参观学习是自身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的一次深刻洗礼和升华,要学习和继承民革先贤和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在他们爱国民主伟大精神的感召下,不忘初心,携手前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民革市委会副主委方方,常委吕建平、单敏、林巾巾、陈绍红,经济委主任丁炜、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程江鸿、浙江台湾研究会理事余建国等参加了本次考察调研。
(周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