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基层商会改革
2018年11月被确定为省级基层商会改革发展试点以来,西湖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商联所属商会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有关决定部署,在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党建引领、聚合力量、创新载体、改革建会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西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商会改革试点,成立了以区委常委、统战部长为组长的基层商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商会改革和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做到“四个纳入”:即将基层商会改革发展工作纳入《西湖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重点改革任务》、纳入《西湖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各专项小组2018年专项改革任务》、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大党建目标考核。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统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商会领导为具体负责人,建立基层商会工作指导、商会负责人综合评价、政商互动、考核联评、会员诚信等机制,为基层商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健全机制,激励担当。按照既保进度更保质量的要求,及时制定出台《西湖区基层商会改革发展试点方案》、《行事历》、《对比表》和《筹建流程》等系列文件,就如何促进商会改革发展进行明确和规范。做到“三项同步”和“五个决不”,即同步制定工作计划、同步组织实施方案、同步督促考核;借鉴经验决不照搬、主动作为决不等靠、真诚贴心决不敷衍、遵守原则决不含糊、解决难题决不推托。建立商会改革和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部(两新工委)、统战部、发改、财政、民政、住建、文广旅体、税务、审计、人社、工商联和各镇(街道)商会、园区商会、行业商会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商会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研究商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解决突出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三是党建引领,形成合力。为贯彻落实“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要求,在广泛调研、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党建带商建”管理新模式,即按照规范化标准,把基层商会党组织建设纳入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区党建考核,做到党建、商建工作同步研究、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保障。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商会同步建立党组织,其负责人由镇街党委(党工委)副书记或班子成员兼任。暂时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基层商会,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目前,西湖区各镇(街道)商会已经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共有423家民营企业成立党组织。
四是创新载体,助企发展。依托纵横交织的商会平台,优化和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建立企业服务载体和机制,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服务。开办“西湖非公学堂”,创新“1+N”模式,为辖区3万多家民营企业精心打造的学习、交流平台。搭建担保业务互联平台,推进融资担保“畅通工程”建设,通过区担保中心为基层商会提供担保授信,协调政、银、企三方政策、信息、资源互通,强化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搭建“民企直通车”平台,组织政企座谈会,邀请党政领导与民营企业家进行对话,面对面交流企业现状,“零距离”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搭建政策资讯平台,依托政务钉等政企交流系统,建立党政企实时互动联系“线上走亲连心”群,拓宽沟通交流渠道。搭建诉求表达平台,定期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活动,选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期盼、工商联能够有所作为的课题,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人大议案、政协提案、调研报告等形式,把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及时反映到决策层面加以解决,努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和“娘家人”。
五是改革建会,试点先行。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和产业导向,不断加强商会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将商会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总结提升云栖小镇商会在抓好区域内非公团体、协助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会员等方面的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引导西溪科创园、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艺创小镇、紫金港科技城、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黄龙商圈、蒋村商圈等小镇、园区、商圈建立商会,集聚区域内民营企业合力做大做强做优。联合有关部门,在民宿、建筑等行业协会成立商会,推动商会组织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实现有效覆盖。在西溪商会成立欧美中心楼宇集群商会,骆家庄成立区域性商会,积极培育和发展楼宇集群商会和区域性商会,让商会在最基层、在中小微企业中发挥作用,为推动基层商会治理,提升基层商会发展水平,提供西湖样板。鼓励基层商会打造特色亮点工作,形成“一会一品”服务品牌,促进基层商会更好的发展。
(西湖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