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建德市融合“形态+姿态+业态”发展,促进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6-06 10:16:14
来源:admin

3.jpg

建德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围绕“形态+姿态+业态”三态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

建设特色村寨,扮靓乡村“形态”,

为民族乡村“塑骨”

融入民族元素作为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要素,凸显民族乡村独特风貌。

以规划先行引领乡村面貌新变化。围绕优化村庄人居环境,彰显民族乡村文化为基础,科学制规、因地制宜,对市域范围内5个民族村开展统一规划,在“青瓦、白墙、蓝腰带”等畲族基本元素基础上,根据各村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形成了“稻香畲韵”“荷美畲韵”等一村一品风貌。

以政策帮扶助推乡村建设新发展。近三年,争取省市民族发展专项资金164万元,用于民族村重点项目扶持,涉及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同时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协调各部门资金,累计向民族村倾斜资金近2000万元。建德市5个民族村都陆续被评定A级至AAA级景区村,其中双泉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传承特色文化,彰显乡村“姿态”,

为民族乡村“铸魂”

注重挖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展示民族风情,提升民族乡村“神韵”。

以文化传承为基础铸牢民族团结根脉。实施畲族文化复兴工程,重点重塑畲族生活中的民族元素,以传统民族活动为载体,展示畲文化独特魅力。通过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非遗传承“春泥计划”等系列活动,促使畲族小朋友们进一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让民族团结基因深入“童心”。打造具有浓厚当地习俗的“畲族七菜”作为品牌,央视科教频道人文美食类纪录片《千城百味》栏目组进行了专题采访。同时多年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文化节,通过听畲家乐、赏畲家舞、品畲家宴、过畲家节等多形式活动,全方位展示畲族文化。

以文化提炼为亮点凸显新时代风采。坚持用特色文化作为彰显新时代价值的核心理念。以民族村干部的人物形象为创作原型打造“双泉福娃”人物系列,展示畲汉民族大团结的理念,打造村庄文化特色IP;以畲族妇女的优秀代表蓝银花为切入点,打造“蓝妈妈”文化品牌,推出了“一人一篓一组歌”德治理攻坚项目,为民族特色发展道路打上了“畲汉一家亲”的民族团结烙印。双泉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高桥村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4.jpg

扶持特色产业,壮大乡村“业态”,

为民族乡村“造血”

加强产业带动,增强民族乡村“造血”能力,夯实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基础。

探索农文旅融合寻求发展新蓝海。紧扣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道路,依托采摘、农家乐及观光体验等活动,通过串园连片,形成农旅产业聚合。投入农业产业帮扶资金90万元打造精品民宿水果采摘园、畲茶种植园、桑蚕科普基地等项目,丰富民族村产业结构。同时,利用畲族文化特有魅力,打造古韵畲味民宿,吸引大批城市里来的游客前来体验,“赏荷花、住畲屋”成为民族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新引爆点。畲族彩带,“莲蓬娃娃铃铛”等文创类工艺品广受游客青睐,成为刺激当地经济的新动能。

紧抓物业经济蹚出发展新路径。因村制宜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借物业经济“东风”,厚实集体资产家底,激活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协调统筹资金,为民族村出资300万元购置店面房产用于出租,可为民族村集体收入带来租金10万元以上;激活民族专项扶持资金引领作用,打造“蓝妈妈畲族风情楼”,通过对外招商运营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年租金收入20万元以及20%的年运营利润分红。目前,已实现民族村集体经济“5030”目标,即集体经济总收入超5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

5.jpg

(供稿:建德市委统战部)

推荐快速链接: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浙江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2007-2025 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35058号-1

单位地址:富春路188号B座26楼 邮编:310006

技术支持: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