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集聚商会势能 助跑共同富裕
如何让商会成为乡村共富的高效“助推器”?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创新探索“商会+”模式,推动商会与企业、镇街、村社等多方联合,形成风格不一的“共富工坊”模式,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助跑共同富裕。
产业赋能做强品牌
“农田是粮仓,也是金库,‘稻香小镇’品牌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做强。”余杭商会会长罗伟在对余杭街道永安村稻香小镇进行开春后的第一次实地调研时表示。在余杭区委统战部与余杭街道的支持下,余杭商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坚持“以稻为核,多驱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打造永安特色稻香小镇,探索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推出“禹上稻乡”项目、“乐享禹上”计划等。2022年,永安村实现晚稻亩产1600斤,村级经营性收入超过505万元,人均收入超6.1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三连翻,村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达20%。
以“商会+产业”模式,余杭区积极引导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助力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渠道和方式。
企业合作多方共赢
余杭区仁和商会工业企业兴盛、农业合作社繁荣。商会创新搭建工业企业与农业企业合作平台,为会员单位益民农业合作社定制“益民水稻田种植认养”与“彩色水稻图案种植认养”两种方案,鼓励其他企业参与认养,带动农户参与种植。去年,合作社粮食复种面积高达9559亩,累计为农户创造逾80万元的额外收入。
企企合作,多方共赢。余杭区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仁和商会因势利导,打破屏障、打通链路,通过“商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真正实现农作物增产创收,激活乡村共富“新引擎”。
基金扶持紧抓特色
余杭区径山镇与径山商会等联合成立“径山镇共同富裕发展基金”,通过运作“径山镇共同富裕发展基金”,径山商会与小古城村积极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径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共富基金”吸引了更多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技术支持。2022年,小古城村全村综合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2.0%,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20余个。
在“商会+基金”的模式下,余杭区径山镇努力吸纳新的基金,用以扶持径山特色农旅产业发展以及专项人才招引培育,成为撬动共富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余杭区各个基层商会积极响应号召,着力打造形式多样的“共富工坊”模式。黄湖商会的来料加工式、仓前商会的电商直播式、中泰商会的定向招工式……在这些模式下,广大民营企业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不断奏响余杭乡村“共富曲”。
(供稿:余杭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