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无党派人士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取得成效
2008年4月以来,市和区、县(市)两级统战部,按照中央统战部部署,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突出主体,有效结合,充分发挥统战部在无党派人士工作中的牵头协调职责,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和总结会,有序有效开展无党派人士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无党派人士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预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主要成效:
1.提高了无党派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身份”意识加强。通过教育活动,使得我市无党派人士了解了“无党派人士”的概念,明确了自己“无党派人士”身份,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地位、重要职责和作用有了清晰地理解,找到了归属感,增强了自豪感。二是政治觉悟提高。进一步认清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坚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增进了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三是履职意识和能力加强。无党派人士通过各种途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参政议政,其履职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四是社会责任感提升。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广大无党派人士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提高。
2.加强了无党派人士的队伍建设。一是通过无党派人士登记工作,形成了全市(主要包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职干部及市和区县市统战部重点联系的无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队伍名单。二是开展了无党派人士推荐工作,加强了从源头上物色、选拔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工作力度。三是加强了无党派人士的日常联系。形成了初步的联系制度,密切了与无党派人士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职干部以及无党派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的联系,为针对性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有效服务无党派人士,实行队伍的动态管理,做好培养、选拔奠定了工作基础。
3.健全了无党派人士工作机制。两级党委统战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履行牵头职责,理思路,建制度,抓载体,分层联系无党派人士,有效促进了我市无党派人士工作机制建设,构建起我市无党派人士工作的基本框架:一是确立了我市无党派人士工作 “全面覆盖、突出重点、自我教育、代表确认、有序参与、分层联系” 六个方面的工作原则;二是初步形成了我市物色、培养、选拔、举荐无党派人士的工作机制。三是形成了以两级统战部分层联系无党派人士的工作机制和全市工作人员队伍和无党派人士队伍两个梯次的联系网。四是促进了知联会载体建设,搭建了开展无党派人士思想教育引导,组织开展调研,发挥无党派人士群体作用,支持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有效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