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教学气质 塑造课堂文化——杭州市中职“杭派教法”课堂文化节隆重举行
2018年10月16日,由杭州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室、杭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协办的杭州市中职“杭派教法”课堂文化节盛大启动。本次课堂文化节以“培育教学气质 塑造课堂文化”为主旨,以打造“适宜学生学的课堂”为目标,立足一线课堂,展示杭州职教名优教师课堂风采,全力推进“个性化、智能化、开放性、兼容性、人文性”的“杭派教法”。
在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职业高级中学主会场和杭州市商贸职业高级中学、余杭卫生学校分会场,来自衢州、温州、台州、长兴、金华等地市和本市30所职业学校的700余位中职教师,齐聚一堂,共享本次课堂教学的饕餮盛宴。
余杭区教育局周宝阳副局长致欢迎辞,他对本次盛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嘉宾的到场致以热烈的欢迎。他在介绍了余杭区职业教育整体情况和区中职学校近年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各级各类竞赛来取得的优异的成绩。表达了余杭区职业教育人蓄势待发,共同奋斗,在新学期续写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的决心。
在余杭卫校举行的分会场启动仪式上,余杭卫计局副调研员徐云致欢迎辞,她代表余杭区卫计局对前来指导工作的领导和老师表示欢迎,并表达了自己对未来课堂的期许,期待每位老师都能够将“杭派教法”运用到课堂实践中。杭州市中华职教社张灵仙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华职教社已经成立了百年,愿意为每一位优秀教师和社员搭建更高的平台,她同时还对杭派教法的缘起和内涵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希望各位中职教师继承黄炎培大职教思想,不仅要创新理念,还要重视教法,让课堂重体验、强自主、去功利、慢节奏,塑造有生命力的课堂文化。
中共杭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杭州市教育局高宁副局长肯定了杭州职教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道路,其打造的区域教科研共同体,倡导的集群式发展都在国内享有美誉度,在今年全国第二届教学成果评审中的成绩彰显出杭州中职教育的强大实力。希望借助“课堂文化节”的召开,培育教师的教学气质,塑造中职的课堂文化,引导老师们认真梳理,大胆创新;培育出更多更高品质的教学法,成就一批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宽阔国际视野、精湛专业素养、独特教育教学策略与风格、较强研究与创新能力的中职名师,成为杭州乃至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军人物!
“回归课堂”——“美好教育”的呼唤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去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是教师的舞台。作为本次“杭派教法”课堂文化节的重点戏。杭州中职立足“教育回归课堂”,在课堂文化节活动中来自全市21所中职学校13个专业的46位老师开设了各具特色的公开课。老中青三代名师在课堂教学中诠释了杭州中职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最深刻的教学探索。4位名优教师的论坛主题发言,渗透了不同学科教师在课堂中的思考与成长。
美术职高毛周根老师开设了《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的数学精品课。“魔法教师”毛周根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快乐教学,哭着也要带点乐出来”的“乐趣”教学法。用美女的“鹅蛋脸”为素材贯穿始终,运用各种“魔法道具”,设置了脑经急转弯、美图PS、听音频画直线和圆等各种“魔法活动”落实教学重难点。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抬着头、伸着脖子,或激烈争,或大声喊,或蹙眉想,或疾笔算,或开怀笑……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的知识点,认同了“做一个椭圆的人”的心灵感悟。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而教育大计,教师为要。杭州市提出“美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力争在通过三年,全方位提升杭州教育品质。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品质的基础和保障。要提升教师的能力关键在于课堂教学。
“点亮教师”——中职教师自豪感的源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立足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带来了对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中职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实践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是既有教育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双师”人才。教师的素养和素质不但关系到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且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
把本次活动,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研究室和杭州市中华职教社贴心地为46位授课教师制作展板:将教师的教学理念、个人风采,教学心得集中展示。在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职业高级中学主会场,一条鲜艳的红地毯从校门口一直延伸到教学楼,健步其上的教师笑颜如花、神采飞扬。让教师“亮”起来,享受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互动,让课堂熠熠生辉。
课堂教学展示之后,各位专家与全体上课教师进行了紧凑、高效的评课活动。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从不同课堂观察角度分别对课堂进行了精彩点评。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源自对课堂的尊重。侃侃而谈的是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对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畅想。
下午,在临平职高主会场开展了“我与杭派教法”主题论坛活动,杭州市教育局高宁副局长、杭州市职成教研究室张金英主任、区教育局周宝阳副局长、杭州市中华职教社秘书长张灵仙、区教育学院张少夫主任、区教育局职成教研究中心包胡凌泰科长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来自杭州市中职教育界的黄云、毛周根、张继辉、余丽黎等名师大咖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和杭州市中华职教社不遗余力地推广杭派名师,推广杭派名师的精品课程,也是在推广中总结提升杭派教法的内涵与真谛。
“教无定法”——教师大胆创新的底气
学习有点枯燥?我们有办法,把它们改编成流行歌曲,边唱边学;知识很有难度?别担心,从生活内容入手,就会简单多了……目前,杭州中职学校已经梳理出28种教法。这些“独门技法”打响“杭派教法”的品牌。让更多的一线老师拥有各自“独门技法”,这是杭州中职教育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路。
杭州市中职“杭派教法”课堂文化节中,来自富阳职教中心的高智伟老师精心烹饪了一盅“蟹酿橙”开启学生微写作的课堂旅程。巧妙的环节设置,引导学生在文案写作上炼字炼句炼意,独到的“广告时间”提炼,血拼组的找茬叩问,引导学生深入反思自己的作品。学生原创金句迭出,课堂精彩纷呈。
电子电工的课堂上,来自杭州市萧山区第三职业中学的余丽黎老师,其独到的积木教学法,改良了电子百拼。小道具撬动专业教学难点,独创的“4M”教学法,引导学生步步为营,在动手、动脑中探究电子世界的奥秘。
在学科、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雨课堂、希沃课堂、geogebra、腾讯文档、问卷星等信息化手段的高效运用成为本次课堂文化节的又一亮点。技术不仅是炫技,更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度的思考。只有用心去研究中职学生的“学”,了解他们学习的基础,接收信息的方式,学习的兴趣点……弄明白学生的“学”,老师的“教”也就水到渠成了。信息化手段不仅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持久性,还能促进学生学的自主性。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改变自己。“杭派教法”“个性化、智能化、开放性、兼容性、人文性”五大基本特征,提倡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不同、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学情不同,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生成,思考教学对学生生涯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教师的个性化的,有温度的教学,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有教学过程中积极情感,和对他人、社会、世界的温情。尊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启发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真爱”。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徐国庆教授在点评杭派教法时肯定了杭州中职界在打造“杭派教法”时能立足课堂教学,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实践中摸索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对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都是难得的机遇。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必然要培养一批有职业操守、教育情怀、工匠精神的职教教师。通过“杭派教法”课堂的打造,挖掘师资队伍的潜力,提升课堂教学品味,用好现有办学资源,加强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建构有温度的师生关系,培育面向未来的课堂。课堂将更多地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彰显课堂的智能化特征,不仅体现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包含场地的开放、教学内容的跨界开放,学科教学的壁垒将被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同课异构、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合教学等形式将不断增强。教师对教学法执着地追求,体现对学习者的关照,当我们不再拘泥于眼前的苟且,当我们放眼往前看时,我们的学生也会如同我们一样,放眼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