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民族”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杭州市下城区致力民族村农副产品销售实现“三级跳”
近日,杭州市下城区积极牵线搭桥,促成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湖州市安吉县报福镇、谷绿农品有限公司三方签订《电商乡村振兴战略框架协议》。民族村农副产品“互联网+民族”模式正式启动。在当天的直播活动中,淘宝、抖音、钉钉、快手等自媒体、电商直播平台共吸引897831人次观看、326895人次点赞,下单成交4896单,报福镇中张村(畲族村)无公害蔬菜、茶叶、大米等民族村农副产品成交额近35万。
一直以来,下城区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理念,积极在辖区的少数民族社区——新颜苑社区打造城市民族工作新样板,曾得到来杭考察调研社区民族工作的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很有必要、很有成效、很有意义”的高度评价。近年来,下城区又主动聚焦民族村振兴,积极致力于拓宽民族村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着力解决民族村因交通不便、宣传不够导致的绿色果、放心菜“滞销”问题。始终与全省首家专业为少数民族服务、由少数民族人士参与建设的公益性社会——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协作交流,走出了一条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富阳区新登镇双江村是富阳区唯一的民族村,拥有百余亩山地蔬菜新品种示范园基地,也是杭州市农科院山地蔬菜新品种示范园基地。2014年12月29日,首场“民族村农品进社区”展销活动在下城区东新街道新颜苑社区成功举办,当天来自双江村的农副产品,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热烈欢迎,新颜苑社区门口排起了长队,当日运输提供的新鲜蔬菜和农副产品在两个小时内售罄。时至今日,新颜苑社区民族村农副产品直销点依然广受青睐。
2017年底,在下城区携手物美集团签约“民族村农品进超市”项目,双方秉持“改善民生、惠及当地”的宗旨,为少数民族农副产品打开销售渠道的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同胞和城市居民之间架起又一座互利双赢、友好合作的桥梁,实现民族村农副产品“从绿色农田到城市餐桌”的无缝对接,得到出席签约仪式的时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孙文友的充分肯定。
此次民族村农副产品“互联网+民族”模式的启动,标志着下城区致力民族村农副产品销售实现“三级跳”。是该区根据时代发展、市场变化,在连续搭建“民族村农品进社区”“民族村农品进超市”平台后,持续拓宽民族村农品销售渠道的一个新开端,更是探索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和少数民族帮扶的一项新举措。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帮扶事业,民族村的“绿水青山”颜值必定更高、“金山银山”成色必定更足。